对此,作者风青杨V的文章点评说,筛查重度精神病患者本来没有错,可是按指标完成任务就太荒唐了。如果每1千个人当中要找出2个重症精神病的话,那么,900多万人口的郑州市,就需要有一万八千多个指标去落实。如果没有达到指标怎么办?难道要把正常的普通人当精神病人来治疗,否则就不能完成上级交给的指标。
一旦被精神病。就意味着,仅凭相关部门的一句话,精神病院就会一而再、再而三地把人抓去关起来治疗。无缘无故地失去了人身自由,时间一长,正常的人也可能变成真正的精神病患者。我们每个人都不妨设身处地地想像一下:假如自己也"被精神病"了,那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以前反右有指标,后来劳教有指标,如今查精神病也有指标。
风青杨V的文章又说,还有罚款指标、破案指标、拘留指标、治安指标、计生指标,捐助指标……为了完成指标,有人"钓鱼执法",有人"放水养鱼",有人瞒天过海,有人滥抓无辜……死人火化指标催生"尸体倒卖",破案指标催生了"钓鱼执法",精神病指标催生出了"被精神病"……指标几乎无所不能,屡试不爽,它也成了促进各项工作的灵丹妙药,
在上世纪那个特殊年代,有关组织曾经依靠层层下达指标来评选右派,各单位如果达不到这一指标,就会被认为是"右倾"。如今,像郑州这样摊派精神病指标之所以还存在。是因为在领导们看来,摊派无疑是一种有效的行政手段:它一来分解了巨大的指标,二来给每个小指标设定了责任人,追责起来也能落实。在这种情况下,不管多难的事,都能"无往而不利"。
但是对于这样的政策,我们不得不提高警惕,因为如果在某一个平常的日子里,突然有一群陌生人闯进你家,把你强行带走,投进精神病院,那么,你不要怀疑自己是在做恶梦,因为你很有可能是"被精神病"了。而且你只是众多"被精神病"指标中的一个而己。
与此同肘,作者帝国良民的文章说,摊派指标,这个词在中国社会并不陌生,甚至是一项耳熟能详的常见词汇,比如过去司空见惯的向农民摊派各种负担,单位里摊派捐款指标,甚至曾经严打或一到重大日子还会向基层摊派抓犯罪分子的指标,有没有都得完成,而且要从重从快。现在这种施政逻辑,竟然被郑州用到了调查重症精神病数量这件事上,实在让人大跌眼镜。
筛查任务被层层分解到每个居民小区。"目前我们登记的病人才12个,"郑州市丰产路林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人黄琳琳说,"按照要求,应该完成的指标是71个。"这个任务被纳入卫生部门对社区医院的考评中,完不成会面临上级的督导。(新华网10月9日) 历史经验证明,凡是搞摊派指标的事,就一定会谬误百出,事实也正如此,
有社区工作人员向记者说,一些能生活自理的轻微精神病患者,也为了凑人数上报了。此外,对于那些重性精神病的调查,也常常让医护人员遭遇白眼。一些人被查出患有或疑似患精神疾病,但家属却认为,医护人员侵犯了他们的隐私,并抵触排查。毕竟精神病家属在中国社会里希望越低调越好,也越容易保护他们,而这种大张旗鼓的调查,更凸显出了一些行政部门施政理念的落后与愚蠢。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