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10日星期六

参与: 程惕洁:从韩战终结看历史对错 (下)

《参与》
《参与》 中国维权,维权新闻,canyu.org,图片新闻 
Madesmith

Modern handmade. New designers every week.
From our sponsors
程惕洁:从韩战终结看历史对错 (下)
Aug 10th 2013, 08:29

上篇谈了马列主义和毛思想的三个致命伤,接下来还要分析,日暮途穷的马列主义,在当代遭遇的更严厉挑战,那就是所谓资本主义剥削率与社会主义剥削率问题。另外,还要特别剖析,所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听点叫"北京共识"),能否长久与时代潮流对抗。按照上篇的顺序,分别是第四和第五点。

第四,关于"剩余价值"的"率"和"量",工人真在乎"剥削率"吗?

马克思在分析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时候,还详细计算过,说根据《英国工人阶段状况》看,资本家会拼命压低工资,延长工时,以便榨取更多的剩余劳动。这的确不假。可是反过来看,一来有工会组织的抗争,还有议会的立法制约;二来工资太低和工时太长,都违背等价交换原则,最终会破坏劳动力的市场规范,因此没有可持续性。另外,民主政治的发展,工人运动的抗争,最终会导致人权改善,不但立法确保八小时工作制,而且逐渐发展成五日工作周,现在欧美更出现"四日工作周、每日七小时"的呼声。所以,榨取绝对剩余时间,已经日益困难。只有在前资本主义血汗工资流行的地方,才有七天上班,每天十小时以上的情况。

奇怪的是,在人均GDP世界第7位(6.6万美元),远超英、美、法、德的澳门特区,工会负责人居然对澳大的学生大讲:"我们没有条件实行8小时工作制,那是西方国家的奢侈品!"看来,根本不是经济条件问题,而是工人抗争的力度问题。如今在欧美,资本家更感兴趣的是改进设备,提高效率,增加产出,在工资相对稳定的情况下,降低劳动成本,从而榨取更多的相对剩余劳动。因为,在技术进步和信息革命条件下,工人能提供的相对剩余时间量,理论上可以无限扩大。既然如此,工人对于提供剩余价值的比例大小,数量多寡,也就是所谓"剥削率",其实并不在乎。就像呼吸空气一样,既然空气的供给无限(虽然理论上空气数量也有限),谁还在乎你多我少?工人更关心的是,工时是否能缩短,劳动强度是否能减轻,工资福利是否能增加。比方说,甲厂设备陈旧,劳动强度大,单位时间工资100,老板利润100,剥削率100%。乙厂更新设备,效率提高,劳动强度相应降低,工资提高到200,利润提高到300,剥削率上升为150%。你若是工人,究竟愿意去剥削率低的甲厂,还是愿意去剥削率高的乙厂?恐怕连傻瓜都知道。

再说,随着科技进步,效率提高,利润增加,工人工资也会水涨船高。也许和资方利润的提高无法同步,但差距也不可能拉得太大。否则工人会掀起另一轮罢工风潮,最终迫使资方让步。最近,旧金山湾区的捷运工会闹罢工,要让原本已经很高的薪水(据说平均年薪高达十万美元)再上一层楼(增加24%),通勤职工意见很大,但谁也无法制止。另外,还有股票价格的制约因素,也要考虑在内。现在许多大公司都是上市公司,员工除了工资之外,还拿股票红包(据说微软给的股票,往往高于薪金,连清洁工都是百万富翁)。假如工资太高,盈利太低,股价必然下跌,别说公司有倒闭危险,工人也不愿意自己的股票缩水。这些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最终把劳资双方的利益绑在一起。奥巴马第二任就职之后,承诺要把联邦法定最低时薪,提高到9美元。反观中国,则依赖低人权优势,不但工资压得很低,只有美国的一两成,而且,官办工会和老板穿一条裤子,工人罢工的机会几乎为零。即使如此,有些美资企业,还是决定从中国撤退,返回美国生产。原因何在?是因为美国有其它方面的优势,比如土地、能源便宜,工人效率高,社会应酬少,交易成本低等等。

第五,所谓中国模式,难免昙花一现

当然,以上所说的例子,都是马克思在《资本论》里以典型市场经济为例,所做的理论推导。而规范化的(或叫健康的、法制化的)商品生产体制,是需要相应社会条件的。社会条件的实现,是各阶级利益平衡的结果,或者叫博弈的结果,离不开国家机器的调节和平衡功能。换句话说,只有健康的市场经济,才有可能保证社会平稳和谐,实现农民企业家孙大午的梦想,即"合理差别下的共同富裕"。而要想建成健康的市场经济,必须有民主政治和社会改良配套,不然的话,马克思所说的商品经济,资本主义的高度发展,只是画饼充饥,纸上谈兵。曾经被中国官媒大肆渲染,也被某些西方政客极力吹捧过的所谓中国模式(北京共识),最近已经败象频出,看来好景不长。虽然当局绞尽脑汁,输血打气,还有林毅夫等人高调放言,说中国8%的增长率,可保几十年云云。但最终恐怕难逃昙花一现的命运。原因何在?起码可以归纳为下面五点:

首先,现代市场经济,不是自发成长起来的。假如没有立法机构规范约束,没有政府的调节平衡,资本家从本质上是贪得无厌的。因此,利润和工资的水涨船高,不是自动实现的,它是劳资双方既斗争又妥协的结果,也是民选政府长期协调干预的结果。政府的职责不是与民争利,不是进场踢球,而是制定规则,充当裁判,维护市场竞争的合理合法与公平公正,保证劳资双方都不吃亏。

其次,民主政府要体现民意的大多数,否则就拿不到足够选票,无法执政。上面说过,选民的主体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只有保护劳资双方的合法权益,才能维护劳动力市场的合理交易,保证劳动力的供需平衡,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民主政府并非民粹政府,不会听任多数派的暴民行为。少数派依然有平衡力量,甚至可以控制国会,对极端政策加以抵制,适时修正。以目前美国的选举结果看,显然倾向于民众利益的民主党主导行政,但倾向资方利益的共和党主导立法,任何过分损害资方利益的政策,必然受到两院抗争。如果福利过度导致经济衰退,则民主党还有可能丧失民意,为共和党赢得下届大选铺路。

第四,民主体制下选出的政府官员,才有意愿和能力,合理立法,公平执法,以保证市场的合理竞争。不许行业垄断,黑道操控,欺行霸市,坑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更不会纵容和允许官商勾结,权钱交易,毫无节制地盘剥劳工和消费大众的利益。

第五,民主政体保障各项基本人权,诸如言论、结社、罢工、迁徙、教育、医疗、住房,维护种族平等、男女平权、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各项社会服务。总之,凡属市场不能提供的公共产品和社会服务,政府都要管起来。如果管得不好,纳税人就会怒吼,追究责任,选票就会跑到对立面去。如果缺乏这样的维稳软件和社会调节功能,哪能保证社会的长治久安?

有了以上机制做保证,再加上有效的分权制衡,舆论监督,市场才有可能趋于合理,经济运行才有可能平衡健康,社会才有可能和谐安宁,从而维持长期的可持续性发展。

反观一条腿改革的结果,短期内依靠压低人权,利用"后发优势",抄袭西方技术(我称之为"盗版现代化"),迅速成为世界工厂和虚胖起来的暴发户。外汇多了,国力强了,腰杆也硬了。但是矛盾也逐渐积累并暴露出来。人们终于发现:单纯的经济改革,并不能解决落后问题。腐败的蔓延深化,贫富的分化对立,都呈加速度发展,人心动荡,社会失序,已到无药可医程度。马克思批判过的那些社会弊病,什么两极积累,生产过剩,工人阶级的贫困化等等,目前中国不但都有,甚至比英国早期资本主义有过之而无不及。是否令中国陷入了"后发劣势"或"后发诅咒"的陷阱,值得深思。

总之,片面的市场经济是死胡同。那么,干脆不要市场行不行?重回毛的老路怎么样?再搞社会主义公有制,吃大锅饭,凭票供应?估计没人会蠢到那个程度,穷怕了的中国老百姓也不会答应。那么剩下来的选择呢,恐怕只有全面深化改革,才是唯一出路。当然啦,如今尾大不掉,已成气候的既得利益阶层,肯定会死命阻挡深化改革,生怕改革会堵死他们的非法财路,甚至遭到清算,追究他们转移出去的巨额财富。

结论:教训值得记取,鲜血不应白流

如今,韩战终结已经一个甲子,当年参战的美军,有数万阵亡,更多人伤残。中共志愿军,阵亡十几万,伤残几十万。加上南北朝鲜和其它参战国的伤亡人数,说上百万人付出鲜血和生命代价,恐不为过。假如再推而广之,把冷战年代的牺牲者们也统计进去,那场源自主义之争的生命浩劫,恐怕比两次世界大战并不逊色,也是二十世纪最大的悲剧之一。

可是,某些健忘的中国文人,居然还在那里胡诌八扯,说什么韩战打出了中国的军威国威,为中国赢得了国际生存空间。好像如今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不是来自邓小平八十年代的"改革开放"和"改旗易帜",断然与毛的共产原教旨分道扬镳,从而利用市场经济和国际分工,有限度地调动了中国百姓发家致富的积极性。他们因果颠倒,把中国的国力增强,归功于和美国的对抗(而非合作),其逻辑之荒谬,简直匪夷所思。

同理,在原教旨主义者看来,当今中国所面临的社会问题,好像根源也不是邓及其继任者们的半截腿改革(经济右转,政治左转),倒要归咎于美国和西方的"围堵"、"制裁"、"亡我之心不死"等等,丝毫不反思党国是否站在历史的错误一边,"举国体制"的弊病何在?和金王朝这样的冷战孤儿为伍,继续穷兵黩武政策,搞国际恐怖主义和核讹诈游戏的结果,会不会把中国推向另一场与文明世界武力对抗的危险境地?正是以上这些问题的困扰,迫使我不揣冒昧,重提一下韩战背后的"主义之争"。其实,整个共产革命的历史,或者共产党人的灵魂,背后的核心问题都和"主义"有关。请不要忘记老一辈革命先烈们的豪言壮语:"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我一个,还有后来人!"可是如今反思历史对错,居然没人再提"主义"的真假,岂非咄咄怪事?

当然,这里仅仅抛砖引玉,要想说深说透,恐怕需要更为庞大的专题研究。总之一句话:如今反思朝鲜停战,应该记取历史教训,不要让千百万人的鲜血白流。

於加州
——《纵览中国》首发 —— 转载请注明出处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