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扬子晚报
在上海书展十周年之际,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新民说、经济观察报观察家以及凤凰网读书联合主办的新民说文化沙龙"公天下与民为本——破解超大规模国家民主 化的魔咒",于8月15日在上海展览中心举行。本场沙龙以《公天下》为蓝本,但并不局限于该书,探讨破解超大规模国家民主化的魔咒。本场沙龙的嘉宾是中国 著名政治学者吴稼祥和著名法学家季卫东先生。
书名是《公天下》,为什么沙龙主题后面还要加"民为本"?吴稼祥解释,今年"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答记者问时说了一个理论——"行大道、民为本、利天下",归结为三个字就是"公天下",换句话说,公天下的核心观念就是"民为本",所以后面要加这个标题。
谈到《公天下》对于中国当下的意义,吴稼祥认为,第一,为政治体制改革提供理论依据:根据多中心治理的要求进行制度安排,并非照搬西方,是华夏民族的伟大 创造;第二,论证了政治体制改革的迫切性和必要性;第三,探索了新体制的基本框架:"多中心治理+以民为本"的当代形式。最后,吴稼祥谈道,就中国而言, 中国传统重民本政道和仁道,轻治道,所以,具体有两套解决方案:自由主义的和共和主义的。中国曾经有过共和主义的民本治道,比如西周,但从未有过自由主义 的民本治道。在当代条件下,两道可以并用,以逐步达到"公天下"的目的。吴稼祥强调,我们的文化在历史上有过伟大的贡献,我们的民族在治理上也有很大的首 创性,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个共和国就是西周,它早于希腊,也早于罗马共和国,所以我们一定会迎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在吴稼祥先生的讲演之后,季卫东先生做了精彩评述,并从法律学的角度谈及中国的众多改革问题。季卫东认为,吴稼祥的《公天下》是用理性的手术刀对中国历史 做了一个很好的解剖,而且不是关注一朝一代的得失,不是统治者个人的功罪,也不是其中权力斗争的成败,而是整个国家结构以及秩序原理演变的过程和逻辑关 系。《公天下》不是简单化地批判或者改革的策论,它的宗旨是要超越过去各种不同的政治状况,有自己的追求和政治上的宗旨,就是追求更加理想的状态,即所谓 "双主体法权"体制。
季卫东认为,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关系是中国的核心问题,也是《公天下》立论的主轴。历史上的中国政治有一个始终走不出来的怪圈,就是"一统就死,一放就 乱",可以说,这是中国改革必须面对的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中国的改革不会有软着陆的可能性,而央地关系恰好是撬动超大规模国家实现转型的非常有力的杠 杆。过去中国的制度安排始终在集权与分权这两极中摇摆、振荡,《公天下》则试图走出这样一种不断循环的陷阱,找出一种稳定的制度安排,以很好地解决分权与 集权的关系。虽然还不能说《公天下》给出了最终答案,但是季先生认为最重要的是,像解几何题一样,《公天下》给我们解这道难题画出了几条非常重要、非常清 晰的"辅助线"。
季卫东强调,在中国应该大力地推进法治,这是解决中国传统政治死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否则中国的改革很容易滑向民粹主义、民生主义以及民族主义,也很 容易陷入负压政治,导致社会瓦解。而中国法律秩序的最大问题是把例外变成了日常,所以永远有把一切影响社会安定的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的冲动,但这样会窒息 民族的生机。季卫东先生进一步指出,在法律共同体没有形成之前,草率的、全面的民主化可能会导致瓦解,但是法治改革又必须借助民主的力量,换句话说,法治 与民主之间是有张力的,而我们中国人有没有智慧把握好两者之间的平衡关系,可能是未来3到5年内中国改革所面临的最关键的问题。 蔡 震
原标题 [公天下与民为本]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