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13日星期二

参与: 首都机场爆炸案山东访民冀中星被起诉

《参与》
《参与》 中国维权,维权新闻,canyu.org,图片新闻 
Find SIGG's Classic Aluminum Water Bottles at MYSIGG

Reducing our carbon footprint one bottle at a time!
From our sponsors
首都机场爆炸案山东访民冀中星被起诉
Aug 13th 2013, 08:15

上月在北京首都机场引爆自制爆炸物的山东访民冀中星已经被移送检察院审查起诉。

冀中星的律师刘晓原星期一(8月11日)对BBC中文网记者称,首都机场公安分局当天通知他冀中星爆炸案已经侦查终结,并已经在8月8日将案件移送朝阳区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

警方称,冀中星涉爆炸罪,并说他对在首都机场制造爆炸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

不过刘晓原律师对BBC指出,他在8月1日前往看守所与冀中星会面时,冀中星明确对他表示爆炸是事故造成,并非他的本意。

冀中星对律师解释,他到首都机场的目的只是散发印有他诉求的传单,希望引起更多人关注他的遭遇。

警察试图阻止他时他试图以自制的爆炸物阻止警察靠近,没想到在把炸药从右手转至左手时,不小心拉着了引线。

刘晓原对BBC记者强调,冀中星当时告诉他,自己绝对不是故意引爆爆炸物。

爆炸造成原本就下肢瘫痪的冀中星左手被截肢。

刘晓原还对BBC中文网指出,机场爆炸案发生在7月20日,北京警方经过不到20天的侦查就将案件移送检察院,但是东莞警方针对冀中星被殴打致残案的复查却仍无结果。

他表示广东方面目前无法给他提供冀中星两次起诉要求赔偿的全部资料,但表示有关资料将是冀中星被控爆炸罪一案的证据,他将透过北京方面对广东的资料进行调取。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参与: 马英九被海地当凯子耍?台外交部澄清

《参与》
《参与》 中国维权,维权新闻,canyu.org,图片新闻 
Find SIGG's Classic Aluminum Water Bottles at MYSIGG

Reducing our carbon footprint one bottle at a time!
From our sponsors
马英九被海地当凯子耍?台外交部澄清
Aug 13th 2013, 08:19

台北 — 正在进行"贺谊之旅"的台湾总统马英九即将访问海地,关注海地大地震之后的重建工作。不过台湾有媒体批评马英九这次出访海地捐4.7亿台币,像凯子撒钱。台湾外交部对此做出澄清说,台湾协助海地的灾后重建计划与马英九这次的出访没有任何关系。

 正在纽约过境的台湾总统马英九将在美东时间8月13日早上搭机前往海地。这是马英九首次出访海地,也是第一位访问海地的台湾总统,尽管台湾与海地已经有57年的邦交史。

马英九在专机上谈到了海地2010年1月发生大地震后台湾对海地提供的救援,并表示这次去海地,"也希望再次向海地人民表达中华民国的关心"。

*马英九被批当凯子*

不过,台湾《自由时报》12日的一篇报道发出了"强调不做金援外交的马英九总统却被友邦当凯子耍?"的质疑。报道说,海地在2011年宣布募得2.6亿美元的灾后重建资金,用来重建包括最高法院在内的被地震摧毁的政府大楼,但是台湾今年7月又与海地签署备忘录,承诺捐资4.7亿台币协助海地重建最高法院,马英九出访中南美洲的"贺谊专案"的行程之一就是赴海地参加其最高法院的动土典礼。

报道以人民网2011年7月19日的一则消息作为根据,证明海地已经募得包括重建最高法院在内的灾后重建资金,而后又向台湾募集重建最高法院的资金,因此说海地是在重复募款,并发出马英九被友邦当凯子耍的疑问。台湾所说的"凯子"类似大陆常说的"冤大头"。

*台外交部:海地重复募款绝非事实  对海地的援助与总统出访无关*

对于《自由时报》的这个报道,台湾外交部通过发布新闻稿的方式在第一时间做出澄清。声明说,海地2010年发生地震灾害以来,国际上虽有若干国家承诺捐款援助重建,但资金多未到位,媒体报道所称台湾协助海地重建最高法院大楼海地方面重复募款的说法绝非事实。

针对《自由时报》所说的"在野党立委更抨击马政府'外交休兵,钱还照撒,才是凯子、金钱外交,而且花钱兴建官方厅舍,不如直接用在灾民身上,海地人民才会更加有感",外交部的声明说,马英九总统自2008年5月就任以来,在对外关系上推行"活路外交",秉持"目的正当、程序合法、执行有效"的援外原则,积极善尽国际责任,回馈国际社会,协助友邦推动各项有利民生的合作计划,成果显著。声明还特别澄清说,台湾协助海地的灾后重建计划是台湾与友邦双边正常合作计划的一部分,"与本次总统出访并无任何关联。"

外交部的声明显示,海地最高法院办公大楼重建工程是由台湾的"海外工程公司"负责设计与兴建。外交部称,这是"结合我援外工作与协助国内厂商拓展海外市场的典范"。

許忠信(台湾立法院网站)
許忠信(台湾立法院网站)


*立委怀疑对海地的援助被挪用*

不过,台联立委许忠信则怀疑,台湾对海地的援助资金可能被挪用。

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发现那个造价非常高,以当地原物料价格,造价应该不必这么高,所以我们怀疑是不是有这个款项被挪用的情形。"

*陈唐山:马与中国沟通有默契,而非活路外交的成果*

《自由时报》的报道还援引民进党立委、前外交部长陈唐山的话说,当年因为联合国驻海地维和部队有中国介入,因此多次阻挠台湾与海地的邦交互动,如今马英九能带礼物去,并非外交突破、活路外交的成果,而是马政府倾中后,与中国沟通有默契,示弱获容许才得以成行。陈唐山批评说,马政府这种做法等于是放弃台湾的主权,降为中国的一个省,对台湾的国家利益是很大的损失。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参与: 台民进党高雄市长陈菊访问中国,蓝绿阵营立法委员发表看法

《参与》
《参与》 中国维权,维权新闻,canyu.org,图片新闻 
Madesmith

Modern handmade. Stories from designers.
From our sponsors
台民进党高雄市长陈菊访问中国,蓝绿阵营立法委员发表看法
Aug 13th 2013, 08:20

台北 — 台湾民进党籍高雄市长陈菊目前正在中国大陆参访,中国国台办则重申,如果民进党不改变台独立场,中国共产党将不会和民进党进行党对党的交流。台湾朝野立委对此也发表了看法。

台湾最大在野党民进党重量级人士、高雄市长陈菊目前正在中国大陆参访,并邀请大陆城市的市长出席明年将于高雄举行的亚太城市高峰会议(APCS)。
 
陈菊市长在深圳表示,民进党将鼓励更多人去了解大陆,也希望大陆官方或民间也都能了解民进党,她说,两岸关系变化很大,双方应该更加的开放。
 
陈菊稍早在天津参访时也首次和大陆国台办主任张志军进行了会面,张志军表示,欢迎和鼓励台湾各党派人士,参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进程;陈菊则回应,希望中国大陆不要只和单一政党讨论两岸事务,多元化交流才能了解台湾的全部面貌。
 
大陆国台办发言人杨毅则重申,如果民进党不改变台独立场,中国共产党将不会和民进党进行党对党的交流。

台湾在野绿营台联党立委 许忠信(美国之音张永泰拍摄)
台湾在野绿营台联党立委 许忠信(美国之音张永泰拍摄)


*持续打压台湾独立*
 
台湾在野绿营台联党立委许忠信表示,中国如果持续在国际上打压台湾,那么希望台湾独立的民众只会增加,不会减少。
 
他说:"她(中国共产党)如果不和台湾的在野党,包括民进党、台联党以及绿营的民众接触谈判的话,受害的是中国自己,因为台湾人的意识越来越高,这取决于中国,倒底是要以强压的方式对待台湾人民,还是大家坐下来谈。"
 
许忠信委员还说,陈菊市长在参观天津市政建设规划时谈到,高雄要迎头赶上,这番话令人非常感慨,凸显了天津的大幅进步以及高雄的逐渐没落。

执政的国民党立委 黄昭顺(美国之音张永泰拍摄)
执政的国民党立委 黄昭顺(美国之音张永泰拍摄)

 
*朝野政党大陆接触*
 
执政的国民党立委黄昭顺表示,赞成台湾朝野政党都和大陆接触,同时也希望台湾各个政党在主张上都能顾及台湾的安全。
 
她说:"那我觉得两岸的事务本来就是两党共同来参与,而不是只有一个党,然后另外一各党在那边讲东讲西,所以不管怎么说,她是市长,我们还是支持她能到大陆去,但是,我想在大陆谈判的过程当中,还是坚定的和我们一样:第一,坚持主权。第二,保障台湾人民的安全。"
 
黄昭顺委员强调,国民党和大陆交流的立场始终没有改变,也就是两岸的主权,各自论述,同时共同争取双方人民的权益。
 
*更多正面交流沟通*
 
陈菊在大陆参访时还表示,民进党和共产党还没有进行对话,而天下很多事不能一步解决,双方应该在差异当中相互了解。陈菊认为,两岸的未来不能相互缺席,期待彼此能有更多正面的交流和沟通。
 
陈菊在天津参访时赞赏天津的百年城市发展规划非常完整,定位非常明确,她希望高雄能迎头赶上。
 
陈菊和天津市长黄兴国会面时还指出,希望天津邮轮能停靠高雄,她说,如果邮轮的路线能从天津经上海、厦门到高雄,会是一条非常重要的航线,发展也将非常正面。
 
陈菊在深圳参访时还谈到,深圳港的发展已经超越高雄,高雄要多加努力,而高雄港的吞吐量已经从过去的全球排名第3下跌到第11名。
 
除了天津、深圳之外,陈菊参访的大陆城市还包括了厦门和福州,她也会向各城市的市长介绍高雄的投资环境和观光旅游设施。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参与: 瑞士小镇禁止避难申请者现身公共场所

《参与》
《参与》 中国维权,维权新闻,canyu.org,图片新闻 
Eco-Friendly Mattresses

We're committed to presenting a line of sleep products that have a minimum impact on both your pocketbook and the environment. Visit us today!
From our sponsors
瑞士小镇禁止避难申请者现身公共场所
Aug 13th 2013, 08:23

伦敦 — 瑞士一个小镇当局将禁止申请避难的人前往某些公共场合,比如当地游泳池或图书馆。这个行动引发愤怒,特别让人权组织感到不满,他们批评这种做是种族主义的体现,并警告说,这种政策有可能会扩散到瑞士其他地区。不过有分析人士指出,虽然在经济不景气的欧洲政客不断利用反对移民的说辞来取得民众支持,但各国法律和国际法规都应该保护移民权利。

瑞典小镇布雷姆加腾(Bremgarton)宣布禁止避难申请者前往总共32处公共地点。这些"禁区"包括图书馆,游乐场,游泳池等。

瑞士联邦移民办公室负责人马里奥.加提克说,该镇希望本地人和寻求避难者之间避免产生摩擦和厌恶感。

但人权组织说,这是侵犯避难申请者的人权。人权组织人权观察的资深避难问题专家盖利.辛普森说,政府应该制止出台这样的政策。

辛普森说:"如果瑞士政府不制止这个小镇限制自由的做法,今后两年我们就会看到瑞士各地效仿这种做法。"

布莱姆加顿的接待中心即将开始运营,这是瑞士9个计划开始接待难民的庇护中心之一。

另一个城市梅尼兹根(Menizngen)2015年将开放一个难民中心,该市市长对瑞士媒体说,他计划采纳类似的规定。他说,申请避难的人,不得进入敏感地,包括学校附近。

瑞士移民部长加提克说,这一计划并不危害避难人士的自由行动的权利,因为根据瑞士法律,即使违反了相关规定,也不会受到惩罚。

但是辛普森说,中心的规章制度仍会对他们进行惩罚,比如禁止他们离开中心等等。 他说, 如果小镇当局拒不退让,就要告到法院。

他说:"需要有一位勇敢的避难寻求者,他要有足够的勇气到瑞士法庭来挑战相关规定。"
最近瑞士修改了法律,使得寻求避难较为困难,修改的法律包括拒绝给予良心拒服兵役者难民身份,这对来自厄立特里亚的难民申请人影响很大。

伦敦国王学院的欧洲移民改革专家亚历山大.阿丰索说,虽然有所修改,但瑞士法律仍然强有力地保护避难者,并且如果布莱姆加顿的案例送交联邦法院,他们很难胜诉。

阿丰索说;"利用政府权力来限制移民权利历来受到限制,不是因为对欧盟做出的国际承诺,就是因为瑞士法院的规定。"

他说,整个欧洲,特别是在目前经济不好的情况下,政客们都在利用移民,把他们作为社会问题的替罪羊。

不过他说,当政府试图牺牲这些权利来讨好选民的时候,瑞士法庭通常会比较坚持保护移民的人权。

阿丰索警告说,右翼分子、反移民党派在整个欧洲都有壮大的趋势,如果他们的影响力扩大,有可能会扭转趋势。

阿丰索说:"虽然改变司法体系永远都是旷日持久的,但我认为存在着一种危险,那就是政府有可能会偏离现有的保护人权的立法,以便向选民显示政府在移民问题上采取强硬立场。"

布雷姆加腾人口约为6500人,该镇设立的新的难民中心可以容纳大约150人,不过目前仅有几十名避难者。他们可以每天早上9点至下午5点之间离开该中心自由行动。
 
目前在瑞士申请避难的有不到5万人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参与: 火墙内外: 上海法官群体嫖 须臾丢掉乌纱帽

《参与》
《参与》 中国维权,维权新闻,canyu.org,图片新闻 
You Can Make a Difference

By planting ten trees and ensuring that all our clothing is produced responsibly we allow each and every customer to make a difference. Join us today!
From our sponsors
火墙内外: 上海法官群体嫖 须臾丢掉乌纱帽
Aug 13th 2013, 08:22

华盛顿 — 近年来,中国官员的腐败之风愈演愈烈。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许多贪腐官员的劣行被网民频频曝光。

火墙内外视频链接: 上海法官群体嫖 须臾丢掉乌纱帽

最近,上海又爆出一件"法官招嫖门"丑闻,导致上海市高级法院民一庭庭长陈雪明、副庭长赵明华和市高院纪检组副组长倪政文被双开和行政拘留10天,未参与嫖娼活动的市高院民五庭副庭长王国军则被留党察看并受到撤职处分。涉案的衡山度假村也被责令停业整顿。

火墙内外: 上海法官群体嫖 须臾丢掉乌纱帽

8月2号,有网民上传视频,爆料上海高院五名法官6月9号晚上在党政机关出差(会议)定点饭店、浦东新区衡山度假村夜总会娱乐,挑选多位小姐作陪,接着又入住客房,集体招嫖。
 
爆料此事的陈姓男子声称,他发布视频是由于一起涉及自己的合同纠纷案有人为因素干预,没有得到公正判决。
 
这一案情现在已经真相大白,除了上海相关部门对涉案者作出的上述处理之外,最高人民法院也发出通报,要求各级法院整顿作风,严肃纪律,坚决清除队伍中的腐败分子和害群之马。与此同时,上海市委书记韩正则称这一案件给上海司法系统乃至整座城市抹黑。
 
我们下面就来看看墙内墙外的网民是如何评论这一丑闻的。
 
在北美知名的中文资讯网博讯报道这一丑闻之后,网民"JK"讥讽说:"这应该是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所有项目之一:一对一谈心...了解群众!"网民"裆中央"则是引用了网上的一个流行段子:"领导不嫖娼,对不起裆中央:)"。
 
在北美人气极旺的华人网站文学城,网民"201008"调侃说:"不查都是孔繁森,一查都是王宝森。"网民"去姜"说:"只有在中国,政府和人民才是对立的两个群体,所以,就别指望打钓鱼岛让平民百姓上了。"
 
在新浪微博,京衡律师集团董事长陈有西一针见血地指出:"法官招妓事件说明:1.应是官司对方的监拍爆料。2.中国法官的底线已全部击穿。3.集体招妓抱团腐败谁都不干净不会检举可解释法院为何窝案频发。4.中国官场逆淘汰机制已形成,让不合污肯定被边缘化整死。"
 
"南都评论"称:"我们不相信那些玩弄女性的法官,不会去玩弄法律......上海高院的几位法官被黑也好,被套也罢,但法官的权威已经遭受重创,国家的司法形象已经面目全非。"
 
江西电视台资深记者胡武文指出:"上海四个法官的事情其实只是冰山一角。很多圈内的事情原本都是大家心知肚明,好比皇帝的新装,倪某不过是那个说出真话的小孩子罢了,他的角色一点也不重要。重要的在于,长久以来经济绑架、淫乱祸众的行业隐规则早已尾大不掉,你要入行就要懂规矩,不懂要么被边缘化,要么你就混不下去,不仅仅是司法圈。"
 
其实,官员嫖娼在中国早已是司空见惯的事,只不过这个案件有个新特点:那几个法官不是单打独嫖,而是集体招妓。
 
独立评论人"老徐时评"在题目为[法官结成死党是中国司法的噩梦!]的博文中指出:"什么叫死党?什么叫'铁哥们'?老百姓给总结出来的是:一起同过窗,一起扛过枪,一起分过赃,一起嫖过娼。看来,一起嫖过娼是最高境界。"他说:"确实,如果连玩弄异性都可以共享,那么还有什么不可以同流合污呢?"
 
博联社总裁马晓霖称赞此案的爆料人是"上海榜样"。他说:"此案颇有启发意义,足见上海风格。欣赏:一,受冤枉不上访不上吊不去机场不喊炸;二,接受判决卖房还钱尊重法制;第三,胆大心细起疑跟踪不胡来;四,没有铁证不乱告;五,敌情重大顺藤摸瓜一网打尽;六,面对组织有一说一有二说二。"
 
中国社科院农村所社会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于建嵘说:"上海四法官涉黄,被开除了党籍,又成为了群众。搞得像我这样从没有加入任何政党组织的'群众'很纠结。你们一先进就是党员,一垃圾就是群众。可我们这些从不想先进的群众,并不想成为垃圾。"
 
中国当局三令五申要求严控党政机关楼堂馆所的建设,可是这股"奢华风"毅然屡禁不止。上海法官集体招嫖一案在全中国激起了极大的反响,它重创了中国司法体系的形象。虽然这次上海有关部门对此案的处理相当迅速和透明,但是许多网民还是认为这件事并不能这样简单地了结,除了依法对官员集体嫖娼作出相应惩处外,还应当顺藤摸瓜,调查法官接受吃请、免费嫖娼幕后的不法勾当,看看这些法官判过的案子中有哪些是冤假错案,这才是更重要的。最后,我们就用网民根据电视剧[便衣警察]主题曲[少年壮志不言愁]重新填词的搞笑歌曲[集体嫖娼不识羞]结束这期的火墙内外。
 
视频:集体嫖娼不识羞 "几度云雨几个靓妞,楼堂馆所逍遥游。道貌岸然淫心不改,集体嫖娼不识羞。金色盾牌的掩护,花天酒地的享受。吃喝嫖赌,何惧风流。"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参与: 海外策划“重回天安门”纪念六四25周年

《参与》
《参与》 中国维权,维权新闻,canyu.org,图片新闻 
Find SIGG's Classic Aluminum Water Bottles at MYSIGG

Reducing our carbon footprint one bottle at a time!
From our sponsors
海外策划"重回天安门"纪念六四25周年
Aug 13th 2013, 08:24

 

香港 — 继八九民运学生领袖王丹近日发起纪念"六四"25周年的"天下围城"活动后,中国海外民主人士星期一又策划"六四"25周年的"重回天安门广场"的行动,引起外界关注。有分析人士说,这是让中国人及全球在四分之一世纪后,再度聚焦六四屠杀和六四精神的绝好机会,具有重要意义。
 
旅居纽约的中国媒体人北风等人策划在明年八九天安门民运"六四"屠杀25周年之际,"重回天安门广场"的行动,将动员流亡海外的民运人士及关注中国民运和人权的志愿者,闯关回国,与国内的民运和人权人士,会聚天安门广场,即使进不了天安门广场,也要在广场四周举行各种纪念"六四"的活动。
 
行动策划者8月11日在参与网上发出署名"重回天安门"的"是时候了--六四25周年重回天安门"的号召书,详细说明了这次行动的目标、主旨、可行性、实施、指引、问题、风险等情况。他们还在推特上设立了"重回天安门"@backtotiananmen的账号,即时发布消息和讨论。
 
策划者说,"六四25周年重回天安门"目标是非暴力革命----"结束一党专制"。活动号召在2014年6月4日上午10时,万人齐聚天安门,悼念"六四"25周年,通过充分动员,如有足够的人能抵达广场,直接达成变革目标。如没有足够的人员抵达,动员过程也能充分调动和消耗维稳力量,为中国民间力量发育创造条件,推动变革早日到来。

策划者强调,这是一场预先张扬的去中心化去组织化的运动,没有发起人、组织者,所有表态支持活动的人,都不能透露自己是否会出现在天安门,一为自身的安全,二为避免给他人造成压力,从而令当局想瓦解也无从着手。

流亡美国的八九民运学生领袖之一的封从德,星期天晚上对美国之音表示,该行动策划者曾与他讨论过此事,他们充分考虑到了国内严厉的维稳局势,力图将国内人士参与的风险降低到最小。

他说:"他的做法是分散风险,非中心化,也不是说谁来发起,大家只要说,我们支持这个行动,但是不知道谁去做。到那天,大家都往那附近走,但是也不一定就是到了天安门,然后再看情况。是有很清楚地控制风险,尤其是个人参与的风险的考量在里面。所以,我觉得是一个相当不错的计划。"

曾担任八九民运天安门广场副总指挥的封从德表示,这次行动的最优结果是"我们只要赢一次,他们就永远输了"的结束一党专政,但难以实现,不过,通过行动充分调动和消耗维稳力量 ,发动一场持续一年的维稳系统消耗战,却是很容易实现的,而且至少可以激活六四议题,让全球的舆论再次聚焦六四问题和中国的民运。

他说:"这场四分之一世纪过后的一次新的集结,重回天安门的话,它的意义可能会对世界来说,产生一个里程碑式的转折点。不一定明年就能做得到,但是应该是从头开始激活这个议题,就是这个世界的专制史要把它结束掉。这个当然是要看明年中国政治形势,包括经济形势,各方面的因素会是怎麽样。但是,这个议题肯定是要激活,这个是非常重大的有意义的事情。"

今年六四前夕推出重新修订的记录六四历程的《六四日记-广场上的共和国》一书的封从德表示,中国国内和全球的人士可以充分利用社交媒体等虚拟空间,串联、讨论和动员,至少可以消耗维稳资源,而且消耗越多,产生的缝隙就可能越大,就更可能为国内民间力量生长创造条件。

策划者也表示,当表态支持此行动的人多了,当局就是穷尽其维稳能力,他们也没办法掌握究竟会有多少人到场,他们必须得蹦紧神经,全部调动维稳力量,从而自我消耗。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参与: 一周新闻聚焦:人民日报海外版连续三天发表署名马钟成批“宪政”文章

《参与》
《参与》 中国维权,维权新闻,canyu.org,图片新闻 
2012 Intl Green Construction Code

Sign up for the most comprehensive introductory course available on the web for the 2012 International Green Construction Code (IgCC). Just $29.
From our sponsors
一周新闻聚焦:人民日报海外版连续三天发表署名马钟成批"宪政"文章
Aug 13th 2013, 08:27

连"社会主义宪政"都成了西方颠覆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舆论武器",中共真的是要彻底撕开自己的遮羞布。宪政就是要限制公权力,保障民权,这是宪政实质。中共总是自我吹嘘是无产阶级政党,其实早已蜕变为权贵党,所有的中国领导人、中央委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都是千万富翁、亿万富翁,谁是资产阶级?现在已经印证了毛泽东当年所说,"资产阶级就在共产党内"。说美国宪政是资产阶级宪政,那中国的制度是什么?是维护一党专制和权贵利益的制度,这样的制度有什么先进性可谈?
人民日报海外版5、6、7日连续发表署名马钟成批"宪政"文章,美国之音总结:星期三文章题目是:在中国搞所谓宪政只能是缘木求鱼;星期二题目是:美国宪政无法与社会主义兼容;星期一题目是:"宪政"本质上是一种舆论战武器。他头一篇(宪政是舆论战),主要是说,宪政只属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无法兼容。他星期二发表的文章更直接谈到了美国宪政。他说,美国宪政无法和社会主义兼容。这意思是说,美国宪政再好,也是你们美国的,和我们中国国情,中国社会主义,是无法融合在一起的。他的三篇文章主要是说:你们是你们的,我们是我们的,咱们是两股道上跑的车,走的不是一条路。我们用你们的制度,更惨,更糟。

连"社会主义宪政"都成了西方颠覆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舆论武器",中共真的是要彻底撕开自己的遮羞布。其实,有宪法就起码有宪政的形式,不管真假,好歹用来欺骗民众。严格说,没有宪政,那还要什么宪法?事实上,1949年以来的中国宪法,本来就是做做样子。毛泽东认为,宪法不能约束共产党,而且有人举例说清朝由于实行宪政而灭亡,袁世凯也因为实行宪政而灭亡,国民党也是因为实行宪政而被中共打败。意思是说明,只要搞宪政,共产党也会灭亡。

宪政就是要限制公权力,保障民权,这是宪政实质。中共总是自我吹嘘是无产阶级政党,其实早已蜕变为权贵党,所有的中国领导人、中央委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都是千万富翁、亿万富翁,谁是资产阶级?现在已经印证了毛泽东当年所说,"资产阶级就在共产党内"。说美国宪政是资产阶级宪政,那中国的制度是什么?是维护一党专制和权贵利益的制度,这样的制度有什么先进性可谈?

▲英国广播公司(BBC)8月5日报道:人民日报再刊文批"宪政"思潮引热议

 
中共机关报《人民日报》海外版周一(5日)在《望海楼》栏目上刊登了海洋安全与合作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马钟成的署名文章,题目是"'宪政'本质上是一种舆论战武器"。

文章认为,在中国持续多年的宪政争论中,大体上展示了马克思主义与自由主义思潮的对立,虽然两种理论尖锐对立,但有一点共识就是:宪政只属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无法兼容。

文章说,此外,虽然有少数学者提出了"社会主义宪政"的主张,但其实认同的还是自由主义思潮,只不过要通过和平演变的方式最终达到"资本主义宪政"的目的。

"苏联解体因宪政"文章还以苏联解体为例,指出"社会主义宪政"、"民主社会主义"实际上就是导致美国瓦解社会主义苏联的武器。而且早在冷战初期,美国情报机构就逐渐认识到,"民主的社会主义是抵御极权主义的最有效的堡垒",而重用此类人物的战略也成为了"中央情报局反共政治行动的理论基础"。因此,文章质问说,按照此类战略,"社会主义宪政"不正是颠覆"人民民主专政"最有效的武器吗?

文章还点名指美国福特基金会从1987年开始资助的全球性比较宪政研究,其主要意图就是推动全球范围的宪政化进程。

而当年的戈尔巴乔夫、叶利钦等人,就是以宪政理论为武器,废除苏联宪法中的社会主义因素,取消了苏共的执政地位,并最终瓦解了苏联。

文章最后总结说,中国的宪政思潮,也是在美国情报机构扶植的各种基金会的资助下产生并发展壮大的,还称福特基金会资助的"当代世界比较宪政史研究"就是一个例子,并说"这不能不让人警醒"。

网友讨论热烈在新浪微博上,不少网友就《人民日报》发表的这篇文章纷纷发表评论。

一位署名"镜湖流浪汉"的网友说,"苏联输在了民心而非宪政。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千古不变的道理,人民日报明显歪曲真理"。

而网友"大头球球"则留言道,"不要瞎忽悠人了。要的是法制和民主,现在怎么看不到,就知道骂资本主义,可是人家的日子就是过的比咋们好,你再忽悠也没有用。"

不过,也有一位网友"画坛苯人"赞同文章的观点,"什么宪政,不过是美国式民主自由的翻版,过度的"民主自由只能发生分裂多民族统一大国的目的,当前无疑就是国外势力破坏中国民族团结,遏制中国崛起的大战略而已。"

署名"黑土邦德"的网友则表示,"争论无意义!以呐喊之穿透力,以行动之感召力,唤醒万民!看百姓是倾向民主法制,还是倾向所谓的'人民民主专政'!"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RFI)8月5日报道:人民日报海外版批"宪政"是舆论战武器

8月5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在头版发表署名"马钟成"的文章《"宪政"本质上是一种舆论战武器》,再次对"宪政"诉求发起攻击,矛头指向"社会主义宪政"。

作者在文章中声称,无论是马克思主义学者还是自由主义学者,在一点上有难得共识,即宪政只属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无法兼容。

今年5月,中国人民大学教师杨晓青在《红旗文稿》上发表《宪政与人民民主制度之比较研究》,提出宪政关键元素属于资本主义而引发非议。

针对杨晓青的论调,有大陆学者提出"社会主义宪政"的理念,并催生了所谓"社宪派"与"普宪派"的论战。

不过,马钟成文章对此并不领情,明确表示,绝大多数主张"社会主义宪政"的学者,其实认同的还是自由主义思潮,只不过要通过和平演变的方式最终达到"资本主义宪政"的目的。

作者不仅将"社会主义宪政"称之为"复杂而精妙的理论陷阱",而且将其归结为舆论战武器,称"站在美国实施信息舆论心理战的角度看,为了渗透并颠覆社会主义国家,仅仅依靠那些极右翼的文人或'脱党分子'等共产主义叛徒,宣传赤裸裸的资本主义,恐怕会适得其反。于是,"社会主义宪政"、"民主社会主义"等形形色色的渗透路径就被开发出来了。"

文章更点名指,中国的宪政思潮是在美国情报机构扶植的各种基金会的资助下产生并发展壮大的,例如福特基金会资助的"当代世界比较宪政史研究","这不能不让人警醒"。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RFI)8月5日新闻述评:"宪政属资"紧箍咒下的中国"政改"

如同十年前胡温给中国民间带来高企的政改期望值一样,习近平班底会将中国引向何方?也受到各方关注。半年多过去了,中国执政党内部呼吁"政治改革"的呼声仍在,但"宪政属资"的紧箍咒也念的极响,今天8月5日,两家中国官方媒体刊登了两篇不同文章,即显示出中国"政改"话语被"宪政属资"的紧箍咒紧紧缠绑的现状。

首先看中共中央党校刊物《学习时报》今天发表的署名李良栋的文章,题目是:"执政党应该善于领导政治体制改革"。该文指出,中共18大后,政治体制改革与其他各项改革一样将会再被提上日程进行全面部署和具体规划,政改能否顺利成功取决于中共能否善于领导。

文章论述当下中国进行政改的紧迫性说:中国正处于改革的攻坚区和深水区,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有极强的现实紧迫性」,无论是实现经济转型还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无论是建构和谐社会还是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都对政治体制改革发出了强烈的呼唤」。与此同时,文章也指出:必须看到现阶段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艰难性。尤其市场经济发展以来,社会阶层不断分化,矛盾尖锐,弱势群体期盼改革,既得利益群体阻碍改革,加上经济成长速度下滑,社会情绪浮躁,给政治体制改革带来不少困难和风险。

因此 文章作者认为,中共要善于领导政治体制改革,首先是要加强对政治体制改革的「顶层设计」,合理制定「路线图」和「时间表」,形成切实可行的思路,才能保证政治体制改革顺利推进。文章提出政体改革可以分3个阶段的设想。第一阶段是从现在起用3年左右时间,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例如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权力制约和监督体系等。 第二阶段是再用约3年时间,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从选举、组织、运行、操作程序各方面实现真正民主化。并将政治协商真正贯穿于决策的全过程。第三阶段是从2020年起到本世纪中叶,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理论体系和制度体系。

文章认为: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自上而下」启动的,政改能否顺利成功,取决于中共能否善于领导。政治体制改革应处理好几个问题。包括坚持中共领导和允许基层「摸着石头过河」;反对盲目照搬西方政治模式,但对于合理做法可批判吸取。在扩大公民政治参与过程中,注意维护社会稳定。

以上是中共中央党校刊物《学习时报》今天发表的署名李良栋文章:"执政党应该善于领导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该文积极呼吁执政党领导而且善于领导"政改",但用语小心翼翼,未提"宪政"两字,因为"宪政"属"资"还是属"社",在当下的中国理论界已是敏感话题。

中共总书记习近平上任以来,大陆学界掀起一波「宪政热」,呼吁尊宪、维宪。但另一派学者则主张「宪政属资论」。中共机关杂志「求是」旗下的半月刊「红旗文稿」

曾经刊登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杨晓青文章认为:宪政元素和理念只属于资本主义,不属于中国共产党推行的「社会主义人民民主制度」。这一观点引发中国民间舆论的激烈反弹。

无独有偶,同样是在今天,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海外版再发表一篇「宪政属资论」文章,甚至说「宪政」本质上是美国舆论战的武器。该文的标题即是:"宪政"本质上是一种舆论战武器。文章作者为马钟成,身份是海洋安全与合作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和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

该文作者显然自认为是一位"马克思主义学者",并理直气壮地认为:宪政只属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无法兼容。由于"资本主义宪政"论一时难以被中共全党及全民接受,于是各类"社会主义宪政"理论纷纷出现。"当年的戈尔巴乔夫、叶利钦等人,就是以宪政理论为武器,废除苏联宪法中的社会主义因素,取消了苏共的执政地位,并最终瓦解了苏联。强大的苏联曾经一度在 军事上压倒美国,然而从80年代开始,却在"民主社会主义"与"宪政"这两大信息心理战武器的攻击下土崩瓦解。"

该文作者强调:从美国实施资讯舆论心理战的角度来看,这种作法是为了渗透、颠覆社会主义国家。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为了有效服务于美国资本的全球化,美国情报机构以民间组织名义开始大规模对外输出特定意识形态,即实现美国自由主义经济学和法学全球化,特别是推动全球宪政进程。中国的宪政思潮,也是在美国情报机构扶植的各种基金会的资助下产生并发展壮大的。比较典型的案例就是从1987 年开始、由福特基金会资助的全球性比较宪政研究,其主要意图就是推动全球范围的宪政化进程。

同一天发表在中共党校刊物和中共机关报上的以上两篇文章,无疑是中国"政改"话语被"宪政属资"紧箍咒死死缠绑的鲜活写照。

▲英国广播公司(BBC)8月6日报道:中国官媒再刊马钟成文章批"美国宪政"

中共机关报《人民日报》海外版周二(6日)在《望海楼》栏目上连续第二天刊登了中国海洋安全与合作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马钟成的文章,题目是"美国宪政的名不副实"。

而在周一(5日),人民日报》海外版也在《望海楼》栏目上发表了马钟成的另一篇文章,称"宪政"在本质上是美国颠覆社会主义的一种"舆论战武器",而前苏联的解体就是因为推行了西方的"宪政"而导致的。

至于《人民日报》海外版周二发表的文章则认为,"美国的宪法本身是一个矛盾体,一方面在根本上保障资产阶级垄断生产资料、剥削人民大众的权力;另一方面又在很多地方谈人民主权、全民自由。"而在实际落实的时候,前者又高于后者。

文章还指出,"美国宪法及法律如何解释、执行,都以美国垄断寡头的意志和利益为转移。"因此指出,"美国的宪政之'名',完全不符合宪政之'实'"。

文章还表示,"美国宪政学者及其中国附庸们所宣扬的那种全面民主、自由并体现天意的'宪政',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而"这种根本不存在的宪政制度,当然无法与社会主义兼容"。

马钟成撰写的这篇文章还称,"美国宪法必然带有一定的虚伪性。比如不敢明确承认美国是资产阶级专政国家,比如那些抽象的全民自由、人民主权字眼等等。"并指出,这两者之间,存在不可调和的冲突,并认为,这也是美国宪政名不副实的重要原因。

文章还表示,"这一点,中国宪法与其完全相反。"但作者并没有进一步解释中国宪法与美国宪法的不同之处。

▲德国之声(DW)8月6日报道:官媒再发奇文,将"倒宪"进行到底?

在不久前官媒持续密集倒宪之后,中国官媒《人民日报》海外版再刊文,大倒"美国宪政",评论人士认为, 一系列"倒宪"文章题中之意即为"确保中国不变颜色。"

(德国之声中文网)8月6日,官媒《人民日报》海外版"望海楼"栏目中刊登了署名中国社科院研究员马钟成的文章"美国宪政的名不副实";文章延续不久前官媒齐倒"宪政"风格,指"美国的宪政之'名',完全不符合宪政之'实',这种宪政概念体系是美国迷惑人民大众,维护自身专制统治的神话,也是美国垄断资本寡头及其在华代理人用来颠覆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信息心理战武器" 、"中国宪法与其完全相反,无产阶级治理国家的逻辑和方式与资产阶级根本不同。社会主义国家借鉴美国宪政的结果,只能给资产阶级掌握政权打开缺口。戈尔巴乔夫搞的政治体制改革,就是因为以西方宪政为蓝图而彻底失败" ;8月5日,马钟成已经在该栏目撰文《"宪政"本质上是一种舆论战武器》:宪政只属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无法兼容。

盘点近期中国官媒"倒宪"文章,左风扑面而来。5月21日,多家官媒转载了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杨晓青在《红旗文稿》上的文章,指"宪政不适合社会主义国家";5月22日,《环球时报》发文称"宪政与中国《宪法》对立";5月22日,《解放军报》发表该报副总编孙临平的评论文章称"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5月30日,《党建》杂志发表署名郑志学文章"认清宪政的本质"; 7月19日,清华大学教授胡鞍钢在官媒《人民日报》海外版上发表文章《人民社会优于公民社会》。文章称"与西方公民社会相比,人民社会更具优越性";8月1日,新华网发表署名王小石的文章《中国若动荡只会比苏联更惨》,文章言辞激烈抨击自由知识分子为"西奴",指责他们唱衰中国和推崇民主宪政,指俄罗斯民众后悔前苏联解体。

"反对宪政,就是否定人类政治文明"

中国政论人士邓聿文对此评论道:"《人民日报》连续发出马钟成批美国宪政文章,显然是有备而来,只是这种阶级分析的老套手法早就抛到历史垃圾堆里.美国宪法不保护人民利益,只保护垄断资产阶级利益,我们的宪法倒是保护人民利益——可惜那只是一个抽象的人民,而且还只是停留在纸面上。我们的宪法才真正保护权力垄断者的利益。"

另一位中国知名公共知识分子、独立学者赵楚将其微博评论同时发给美国驻华使馆和《人民日报》新浪微博官方账号,他表示:"海外版文章称中国当代的宪政思潮和向往是贵国中央情报局颠覆中国的阴谋产物,这项指控是严重的,对于中国普通人民认知中美关系的现实与未来有重大影响。意图危害中国国家利益是中国人民不能容忍的错误政策。我要求你们对此做出正式说明。"

中国社科学院社会学者于建嵘也发出评论:"反对宪政,就是否定人类政治文明。宪政的核心价值是保障民权,限制公权,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这是现代社会的基本规则,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反对宪政就是在为滥用公权张目,就是在为贪腐背书,就是在为回归封建专制造舆论,就是企图把中国引向社会动荡。"

"他们的用意是确保中国永远不改变颜色"

每篇"倒宪"文章都几无例外地引来很我学者和网友的批评。中国知名历史学者章立凡和另一位中国学者姚监复,早前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都表示,官媒发表的御用学者密集的违背常识的言论背后,传递出一种危险的信号,有一种"第二次文革"到来前的山雨欲来风满楼的迹象。也表明已经上位的红二代领导人,傲慢地关上了真正的改革之门。

中共前总书记赵紫阳的政治秘书鲍彤近日撰文《吓人战术的效用和极限》,指王小石文章《中国若动荡只会比苏联更惨》这样一篇信口雌黄之作,能在官媒和中国各大网站上同时亮相,没有高层的命令是不可思议的。他也指这些文章的主旨即为"坚持一党专政,把法定的公民权废掉,使百姓只能逆来顺受,不可能监督官员,不可能要求公平、公正和公开,就可以确保中国永远不改变颜色,永远是特权者和腐败者的乐园。"

鲍彤在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也表示,不管这些御用学者的声音是来自上层统一指令,还是他们揣度圣意而为,既然中国《宪法》中规定"言论自由",官媒允许"倒宪"和质疑"美国宪政"声音出台的同时,是否可以让那些"支持宪政"者发声?"这是他们的想法和愿望,他们有权发表自己的意见。"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RFI)8月6日报道:中国网友、学者热议人民日报批评"宪政"

中国官方媒体人民日报海外版星期一发表文章反对宪政,引来不少中国网友批评,有人说「不要瞎忽悠人了」,中国知名商人任志强张贴耶鲁大学教授陈志武「反宪政的荒唐逻辑」文章。

人民日报海外版周一刊登文章称:「宪政只属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无法相容。」 中央社消息,这篇文章立刻引起中国网友议论,许多人表达反对。

自称是「(中共总书记)习近平智囊团」的中国网友「挺习反腐」表示,「反对宪政,就是否定人类政治文明。」宪政的核心价值是保障民权,限制公权,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这是现代社会的基本规则,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

他强调,「反对宪政就是在支持滥用公权,就是在为贪腐背书,就是在为回归封建专制造舆论,就是企图把中国引向社会动荡。」

在微博相当活跃的中国知名地产商任志强在微博上虽没有明指是要谈哪件事,但却以「他们没想过做正确的事」一语,搭配张贴刊登在金融时报中文网的耶鲁大学教授陈志武「反宪政的荒唐逻辑」文章,表达意见。

这篇文章强调,不能只把中国过去100年试过的宪政改革经历作为一个完整的样本来下结论,应把全球各国在不同历史时期,经历过的宪政改革都放到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大样本,看总体上宪政改革是否真的都导致政权或国家灭亡。

陈志武指出,世界现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能够得到的结论肯定不是「宪政改革导致灭亡」,因为「我们熟悉的现代发达国家中,没有哪个不是宪政法治国家,都是宪政法治使它们进入了长久持续的稳定繁荣,让这些国家以加入现代富有且良好秩序的国家行列」。

▲美国之音(VOA)8月7日报道:忠诚马主义?马钟成连发三箭批美宪政

华盛顿 — 人民日报(海外版)连续三天刊登马钟成文章,抨击美国的宪政制度。如同中国各大媒体上星期登出的王小石文章,这批"左派"文章引起很大反响和争议。因天安门事件遭整肃的中共前总书记赵紫阳的政治秘书鲍彤说,王小石文章具有欺骗性和恐吓性,可以吓倒"主要领导同志",但骗不了吓不倒中国公民。

*王小石马钟成,批美宪政赞中国国情*

连续三天,(8月5.6.7号),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表社科院"特邀"研究员马钟成文章,抨击西方特别是美国的宪政制度。人民日报(海外版)介绍说:马钟成是中国海洋安全与合作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

而几天前,新华网首登王小石(中国若动荡 只能比前苏联更惨)文时只是说"作者:王小石"。

*三"箭"射公知*

马钟成星期三文章题目是:在中国搞所谓宪政只能是缘木求鱼;星期二题目是:美国宪政无法与社会主义兼容;星期一题目是:"宪政"本质上是一种舆论战武器。他头一篇(宪政是舆论战),主要是说,宪政只属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无法兼容。他星期二发表的文章更直接谈到了美国宪政。他说,美国宪政无法和社会主义兼容。这意思是说,美国宪政再好,也是你们美国的,和我们中国国情,中国社会主义,是无法融合在一起的。他的三篇文章主要是说:你们是你们的,我们是我们的,咱们是两股道上跑的车,走的不是一条路。我们用你们的制度,更惨,更糟。

马钟成的文章,用词比王小石文雅,少了网上随便骂人现象,多了点理性思辨。但总的来看,其文章立意、文风和深刻度,并无高出数十年前张春桥和姚文元等文革写手之水平。

*鲍彤:王小石文章吓唬谁*

一如既往和不出所料,王小石和马钟成等人的文章,遭到了民主自由派们的强烈抨击。中共前总书记赵紫阳的政治秘书鲍彤在自由亚洲电台撰文说:王文出台是个大动作。"有人说,这篇文章的支持者是'中共中央主要领导同志',这话我信。"鲍彤说,一篇信口雌黄之作,能够在四条巨型喉舌和四个大网站同时亮相,没有最高层的命令是不可思议的。

鲍彤说:王小石文章提出两个判断:判断一,苏联解体"惨",中国若动荡,"只会更惨",判断二,中国的社会动荡,是被宪政模式"造谣"、"煽动"、"痛骂"所"引起"的,大概不可能和这个宇宙真理无关。

*蔡霞:宪政无关主义*

中央党校教授蔡霞最近(7月10日)在清华大学讲话说:"现在称之为"宪政"名词的东西,跟主义没有一点关系。"曾同自由派教授夏业良有过"激辩"的蔡霞教授,被夏业良教授认为是体制派。由体制派转为自由派的蔡霞说:"为什么现在一谈宪政就要拿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保守主义、自由主义这类词语去讲?除了学术探讨的渊源以外,目前中国社会谈这个问题,主要是僵化保守的概念思维没有变,什么都是概念化、口号化,抽象地从概念上空洞地谈这些东西,所以陷入争论,而且拿这些 争论阻挡现实中民主政治的发展,我们必须抛弃这种思维。"

蔡霞还说:"为什么说宪政无关乎主义?宪政的最根本含义是什么?是保障人权。怎么能够做到保障人权?必须要有法治,以法治来保障人权。"

*陈志武:反宪政之荒唐逻辑*

与此同时,耶鲁大学、清华大学教授陈志武在共识网发表文章说:最近常听到的一个说法,包括一些领导在某些场合也说,"不能搞宪政改革,因为你看晚清推动宪政,结果灭亡了;袁世凯推动宪政改革,结果也灭亡了;国民党推动宪政改革,最后被共产党打败了"。表面听起来这好象蛮有道理,每次一折腾、一搞宪政就会灭亡,但是实际上,从方法论角度讲,这种逻辑很有问题。"

陈志武说,不能只把中国过去100年试过的宪政改革经历作为一个完整的样本来下结论,"中国在过去一百年的经历差不多只算一个观察点"。他说,严格说,应该把全球各国在不同历史时期经历过的宪政改革都放到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大样本,看人类不同社会进行宪政改革后的整体经历是什么样子,看总体上宪政改革是否真的都导致政权或国家灭亡。

耶鲁大学终身教授陈志武说,世界今天有200多个国家,那200来个国家在过去二百、三百年经历的宪政改革,结果是什么样的。放在一起作为一个大样本看,我们能够得到的结论肯定不是"宪政改革导致灭亡"。他说:"我们熟悉的现代发达国家中,没有哪个不是宪政法制国家,都是宪政法治使它们进入了长久持续的稳定繁荣,让它们才得以加入现代富有且良序的国家行列。"

近两个多月来,中国当局组织了一批学者,发表文章,抨击西方宪政,维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比如杨晓青、郑志学、汪亭友、胡鞍钢、刘小枫、曹锦清,再加上最近的王小石和马钟成。有网友说,这些"学者"的目的,就是在理论上建立一种气势,压倒在网路上声音比较大的一些意见领袖的声音,从而让中央领导相信,坚持马列主义毛思想的民众,还是相当多的。

▲英国广播公司(BBC)8月7日报道:中国网民热议"马钟成三批宪政"

中国官方媒体《人民日报(海外版)》连续三天刊登马钟成文章,抨击西方特别是美国的宪政制度,引起网民热议。

周三刊登的马钟成文章题为"在中国搞所谓宪政只能是缘木求鱼"。此前两天,他分别又发表过""美国宪政的名不副实"和"'宪政'本质上是一种舆论战武器"两篇文章。

第三篇文章表示,当下中国社会盛行的"宪政"概念体系,本质上是一种信息心理战武器。该文指责"'社会主义宪政'理论曲解中国宪法,将'公民基本权利保障条款'看做是最紧要、最核心的内容,......但在资本主义雇佣制度下,劳动者的劳动成果每时每刻都在被垄断生产资料的资本家阶级侵犯"。

文章指责中国目前的宪政"主张,其实质就是要按照美国宪法来修改中国宪法,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打着'民主'的旗号恢复资产阶级专政"。

文章说:"事实上,中国宪法认为,只有巩固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只有保障劳动阶级的阶级利益,才有每个个体的利益。"

这三篇文章的末尾,都无一例外地标明"作者为海洋安全与合作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的头衔。

马钟成的文章和他的背景均引起了网民的热议。

一些网民转发表示支持马钟成的文章,但很多网民表示反对。

"财产和阶级"

网民"聂绍通"表示,应该比较一下马钟成的文章和毛泽东1940年批判独裁和"顽固分子"写的《新民主主义的宪政》。

网民"作家崔成浩":马钟成说,中国是无产阶级治理的国家!请教马先生,波希赖是无产阶级?刘志军是无产阶级?一个有三百多套房产的人是无产阶级,那什么才是资产阶级呢?照这样的标准,普通百姓怕是工作一万年也成不了无产阶级!如此颠倒黑白,马先生不怕风大闪了舌头!

一些网民认为"马钟成"是笔名,意为"忠诚于马克思",并就此发表看法。

很多网民转载帖子说:看财产,忠不忠就清楚了,全是人民日报几十年来评论的翻版拼凑,毫无新意!

"姓资姓社"

网民薛侃说:几天来,马钟成连续发文批评宪政,读后有疑:一、满篇无产阶级资产阶级,是又要搞阶级斗争了吗?二、当下中国谁是无产阶级,谁是资产阶级?按照官媒说法,"微博上主要是一些低收入、低学历的人",而两会上却坐满了大腹便便的千万亿万富翁,以及被喊了18年都不敢公布财产的官员!三、你代表那个阶级?

一些网民转发"吴稼祥"的评论: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表署名望海楼的反宪文章,再次挑起姓社姓资争论,这是91年姓社姓资争论的继续,不过那次争论的是市场经济,这次是宪政。其目的是阻止政改,把中国逼上权贵资本主义,其目的,一是让经改失败,二是维持所谓隔 代禅 让,让国家停止进步,等待他们上台。

网民"猫眼看人"说: "海洋安全与合作研究院" 百度搜索结果显示,仅显示一个问题"现任的海洋安全与合作研究院院长是谁?该院是军队的学院吗?"回答则是"现任院长是空军大校戴旭,不是军队的院校,是属于国家智库类型的学院……"。

▲自由亚洲电台(RFA)8月8日报道:法学家程干远:中国出现反宪政逆流,法律界人士应该站出来说话

中国目前正出现反宪政的逆流。旅居美国的中国著名法学家程干远认为,这表明一些人正在推动国家走向法西斯化。他呼吁中国法学界人士都站出来说话,指出在反宪政的逆流面前不表示态度,就没有资格做法律人。

程干远近日接受记者采访,谈到中国目前出现的反宪政逆流时认为:中国如今进入了一个反宪政的时代,这比江泽民、胡锦涛时代更为倒退。他指出:"一些人正推动中国走向法西斯化。江泽民、胡锦涛只提出要修改宪法、把什么'三个代表'之类塞进宪法的序言里面去,现在把宪法打成资本主义的了,干脆不要宪法了。"

程干远原为南京师范大学法学教授。他是中国行政法学的奠基人之一,曾担任中国行政法学会副会长。

已经退休,目前旅居美国旧金山湾区的程干远,一直非常关心中国的宪政建设,他对中国出现的反宪政逆流表示关切,他认为,中国目前的形势有如"山雨欲来风满楼",中共党内的权贵反宪政、反民主表现出空前的疯狂。他说:"他们希望中国不仅不要改革,而且要回到毛泽东的年代去,用毛泽东的办法继续统治人民。这是反动势力的反弹,这预示着大变革前夕中国政治的动荡。总的来讲,走宪政民主的道路是要付出代价的,当然我们希望国家能够在付出最小代价的情况下平稳过渡,但这是我们的主观愿望,这不是以人的善良愿望为转移的。"

反宪政的逆流出现在今年5月,中共刊物《红旗文稿》刊登文章,称"宪政的关键因素属于资本主义而非社会主义";6月份又发表文章,称"'中国梦'高于'宪政梦'"。近来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海外版连续刊登署名"马钟成"攻击宪政理念的文章,将反宪政的逆流推向高潮。

程干远表示:"中国的法学界应该大力投身这场争论,捍卫宪政民主的理念。凡是法学界的人士都应该站出来说话,就像西北政法学院有一位副教授,他说如果我们是一个法学者,我们对这种反宪政的行为,对这种反宪政的理论,不表示态度,我们就没有资格做一个法律人,就没有资格在中国从事法律教学和法学工作,就完全没有法律人的良知。他讲的这些话非常震撼人心,相信很多法学工作者会投入这场争论,会出来说话的。"

程干远表示:掀起反宪政逆流的人,在赤裸裸的表演,已经没有了欺骗性,其结果可能跟他们的愿望相反,他说:"可以激起人们对很多问题的思考。中国的宪政问题没有经过大争论,人民就对很多问题搞不清楚。这也是对人民进行的反面教育,这也是坏事变好事。"

▲美国之音(VOA)8月9日报道:人民日报求和稳,宪政优劣不争论

华盛顿 — 连日来,中国主要媒体都发表"学者"文章,批判西方特别是美式宪政,引起反对声浪。星期五,人民日报再度发表学者文章,强调"制度自信"。环球时报周四也发表社评说,认识中国,永远挺难。

*郑志国:"功归资本主义,过因社会主义"是错的*

人民日报8月9日发表广东省委党校郑志国教授文章,题目是:人民日报学习连线:为什么我们有制度自信。中新社转发时改题目为:党报:"功归资本主义,过因社会主义"是错的。中国许多网站转载此文时都用了这一标题。

郑志国是湖北人,现为广东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所"教授。他在人民日报刊登的文章,只有四大段。人民日报发表其文,显然是为最近围绕宪政而展开的讨论和争议定调和降温。

*中国制度西方宪政,谁优谁劣*

至于学者网友争执不下的西方宪政和中国制度谁优谁劣,郑志国开门见山:"判断一种社会制度是否合理、关键要看它是否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是否有利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以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生态方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目标,以谋求人民幸福、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价值取向,无疑是先进合理的制度。"

郑志国教授显然知道,光是这样下定义,是无法服众的,所以,他马上谈到问题:"当然,尽管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形成比较完整的体系,但一些具体制度还不完善,这使它蕴含的优势和潜能尚未完全发挥出来。""具体制度问题可以通过改革创新逐步加以解决。"

郑志国还说,这些问题,有些和制度不完善有关,但有些问题"主要是现阶段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造成的,不能笼统归咎于制度。"

这位"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可持续发展理论教学与研究"、给硕士生讲授"资本论"的教授说,"一些人常常以西方发达国家的某些制度为标准来评价我国的相关制度,并把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归结到制度上,这显然是有失偏颇的。

"当今世界,大多数国家都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但除了少数发达国家外,其他大多数国家发展水平并不高。"郑志国说,如果割断历史,把当代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逐步缩小但依然存在的差距归咎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幻想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会发展的更快更好,"显然是不切合实际的。"

郑志国谈到的这些观点并不新颖,甚至在改革开放之前的所谓"四人帮"时代,好多大批判写手如张春桥和姚文元就都提到过。

*谢韬:德俄更懂马列,华人更懂孔子*

并不是针对郑志国的观点,另外一位"老马列"、已故人民大学副校长、学者谢韬曾说过这样一段耐人寻味的话:"德国人是不是应该比我们更懂得马克思,俄国人是不是应该比我们更懂列宁,就像我们比外国人更懂得孔夫子一样。为什么德国人扬弃了的马克思主义不适合现实生活的部分,为什么俄国人抛弃了列宁主义,我们要当作神物供奉着?当作旗帜高举着?"

谢韬的话,放在毛泽东和赫鲁晓夫因后者否定斯大林而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交恶时用,也挺适时。

郑志国的文章比王小石的要理性,但相比之下,环球时报周四一篇社评相对要更"温良恭俭让"。一向"左派"观点鲜明而遭到自由派网友抨击的环球时报在标题中说,认识中国永远挺难。

被某些网友称为著名"五毛"的胡锡进领衔的环球时报,一向在重大问题上比较敏感,意识到了"当前舆论场出现的一系列 重大问题。"它说:其根源之一,就是"中国的自我意识没有达到社会共识应有的底线。""中国是什么样的国家,如何确定中国的现实坐标和历史方位,中国的知识界和与大众莫衷一是。"

*环时:政论之争是知识界和大众之争*

环球时报认为:这场舆论争执双方不是左与右争,而是"知识界"VS"大众"——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的争执。社评说,世界上的大多数国家都挺复杂,但作为超大规模的国家,中国出乎意料的发展速度和发展的不平衡带来了评价这个国家的更多视角。

环时说:"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它之前的承载主体苏联已经垮台,但这一制度经过改革却成为中国快速发展的政治基石,这刺激了全世界围绕国家发展道路的大辩论。"

环时对目前围绕宪政问题展开的大讨论提出"中立客观"观点:"中国国内舆论对国家的认识歧见几乎无处不在,由于中国的多元和多样性,每一种认识都能找到有说服力的现实依据,它们彼此的冲突性构成舆论的基本面,社会的共识陷入短缺。"环球时报认识到,每一种观点,都在"竞争政治影响力,这使得国家改革进程受到干扰。"言外之意是:中央高层面对各种"对中国的自我认识"而犹豫不决,模糊不定,无法决断如何前行。

*环时:无任何观点占"绝对主导地位"*

环时说,现在急需理性认识国家,"一要厘清事实,二要厘清事实与国家政治路线关系。"社评说:"厘清事实并非易事",无法得出统一答案,但应清楚"任何一种评价的局限性,不应该以一代全,谋求某一种评价的'绝对主导地位'"。

环时社评说,新中国是从一个落后大国的很低基线开始全面现代化进程的,我们缺物质,缺见识,也缺自信。"从内部自我审视,有'只缘身在此山中'之难。从外部认识中国,虽有视角之新,但因参杂外国国家利益而不纯正,简单的类比难免是皮相之见。"

*南方日报:改革凝聚共识,共识实现梦想*

南方日报周三发表评论题目是:改革要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评论说,改革需要最大程度凝聚社会共识。"凝聚共识并非一句简单口号,它包含了社会各阶层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和价值观认同,这是减少改革阻力、全面深化改革的动力所在。"

改革凝聚共识,容易实现"中国梦"。环球时报说:"认识国家的分歧已然存在,我们很难统一它们,但我们应当努力构建应对这种分歧的方式和规则,从而使得国家能够带着这些分歧往前走,而不是被它们绊倒。"这就是说,做梦,大可同床异梦,但集体梦,还是要继续做下去。

▲自由亚洲电台(RFA)8月9日报道:中共党报再发文强调制度自信 难掩当局舆控不自信

中共机关报发表党校教授的文章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先进合理,因此必须坚定制度自信。但有评论认为,近期中国官方媒体连续释放诋毁宪政及自我辩解的信号,凸显当局在中国社会矛盾日趋激化的现状下,对舆论失控的忧虑。

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星期五发表题为《为什么我们有制度自信》的文章,作者为中共广东省委党校教授郑志国。文章认为,判断一种社会制度是否先进合理,关键要看它是否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而中国以建成富强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为目标、实现共同富裕,因此就是先进合理的制度。

文章虽也承认,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些具体制度还不完善,有待改革逐步加以解决。但作者并没有阐述制度"不完善"之处及产生的原因,而只用"一些社会问题主要是现阶段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能归咎于现行制度"一笔带过。

文章强调,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成就举世瞩目,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符合国情,因此应该坚定这样的制度自信。

原中共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姚监复就此表示,近期中国官方媒体连续发表赞美现行政治制度及意识形态的文章,却正反映出了当政者不自信的一面:

"现在有文章来为自己的制度、理论辩护,本身说要加强自身自信,那说明现在是不自信了:在黑夜里,喊着说'不怕鬼!不怕鬼!'说明心里是怕鬼的。另外,制度是经济制度还是政治制度?如果说经济制度的话,现在中国执行的就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列宁全集》里面他说过,'市场经济加对外贸易'这就是资本主义。"

姚监复指出,以所谓生产资料分配形式划分,中国当前并不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的按劳分配阶段,包括固定资产总值、劳动力数量及上缴税额等范围统计,中国的三资或私营企业在国民生产总值当中,已经超过整体经济的50%.姚监复说:

"现在,(中国)经济制度是资本主义制度,'自信'就说明对资本主义制度是自信的。如果说叫'社会主义',你社会主义表现在哪呢?原来说计划经济,现在是市场经济了;如果说公有制,现在私有成分超过百分之五十了;分配也不纯粹是按劳分配,而是按'资'分配。所以现在,(中国)经济制度没有社会主义成分,只有一点就是共产党领导。"

上世纪八十年代曾任职中国国务院体改所综合研究室主任的旅美学者程晓农也认为,中共机关刊物近期连续强调要强化意识形态建设,很可能反映了中共高层对当前的社会形势感到焦虑:

"根本点就在于他们发现,现在宣传当中使用的这套意识形态在党员、干部和老百姓当中越来越没有市场,急需要为它的意识形态寻找基础,所以在反复地讲。现在,中国现存的意识形态和现存制度其实本身存在根本性矛盾。如果按照中国现状来讲,中国既然在经济方面实行了私有化,试图通过经济制度的改变来维护政治制度,那么这时候实际与马克思这套正统的意识形态已经开始针锋相对了。"

程晓农认为,邓小平在中国经济改革开放政策实施初期,之所以提出"不争论"的观点,就是要利用资本主义经济方式挽救当时中国政治制度的衰败。邓小平的"不争论",不但回避了中国经济改革是姓社、姓资等理论上的争议,也为中共推迟政治体制改革找到了借口。

程晓农指出,从目前习近平的做法来看,似乎他并没有领会到邓小平的初衷:

"邓小平之所以提出了'不争论',就是因为他知道不能争论。习近平选择了'要争论',表面上看起来他好像很有勇气,但实际上这个'要争论'只是把邓小平当时试图回避的那些矛盾又重新翻出来了。但是他的说法比邓小平的就要差一些,邓小平强调不争论他是把毛的那套制度扔在一边、不谈了,习近平现在的说法是'前三十年不许用来否定后三十年,后三十年不许用来否定前三十年'。但他不想一想,这前三十年正好是他现在,强调'党的领导'的基础。"

在北京的姚监复则认为,中国官方媒体近期释放出的一连串保守意识形态信号,与习近平、李克强接班后的政治路线有关:

"我想这就是中办'九号文件'对当前意识形态提出的七个方面,认为西化、分化、敌对势力等七个方面的问题,反对民主宪政。司法独立、多党制这些都反对,那还有什么自由?还有什么民主?普世价值都不承认的话,这样的制度有什么值得维护的?所以我想,这说明自己不自信,总怕自己一党永久执政的合法性被人质疑。"

姚监复表示,中共新领导人习近平接班后,官方高调反对宪政并坚持高压维稳的社会控制政策,凸显当局在社会矛盾高发的现状下,更担心失去对舆论的控制。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参与: 柴宝文、姚诚到合肥市看守所给李化平存钱无果

《参与》
《参与》 中国维权,维权新闻,canyu.org,图片新闻 
Eco-Friendly Mattresses

We're committed to presenting a line of sleep products that have a minimum impact on both your pocketbook and the environment. Visit us today!
From our sponsors
柴宝文、姚诚到合肥市看守所给李化平存钱无果
Aug 13th 2013, 07:27

(维权网信息员周维林)合肥市维权人士柴宝文与中国妇权义工姚诚,在获悉李化平(网名挪威森林)被合肥警方刑拘后,相约于8月12日上午到看守所为李化平存钱送饭,但合肥市看守所称没有收押李化平,柴宝文又特意到合肥市拘留所询问,但也没有。

8月10日下午13时许,李化平在湖南省长沙市被合肥警方刑拘,合肥市维权人士柴宝文与中国妇权义工姚诚获悉后认为按警方的常规做法李化平已经被警方押送合肥市公安局看守所,故二人相约于8月12日上午给他送饭,到看守所给李化平存一千元生活费。上午9时50分,柴宝文与姚诚到合肥市第二看守所接待室,一位女工作人员在花名册中翻找一遍后称没有李化平;二人又到隔壁的合肥市第一看守所接待室询问,接待室女性工作人员随便翻了翻花名册后回答没有李化平,二人称已经确认是合肥警方刑拘了李化平,怎么可能不在合肥市看守所?工作人员称确实不在,并提出是否被关押于肥西县看守所。

柴宝文与姚诚二人只得离开合肥市看守所,柴宝文怀疑李化平被合肥警方拘押在合肥市拘留所,于是又到旁边的拘留所查询,结果也是没有此人。

柴宝文与姚诚怀疑合肥市看守所的说法,按警方常规做法李化平会被关押于合肥市看守所,不可能关押于湖南省长沙市的看守所,也不可能关押于上海市看守所,因为办理李化平案件的是合肥警方,不可能关押于外地看守所,对接待室工作人员的可能关押于肥西县看守所中的说法,二人也认为不大可能,因为这不方便合肥警方提审李化平,炎炎夏日,警方办案人员要往返于合肥市区与肥西县看守所之间,岂非自找麻烦。故这极有可能是警方不想让外界了解李化平信息的欺骗行为。

柴宝文与姚诚二人称,他们会坚持送饭,希望李化平的家人与律师能够联系他们,协助他们完成送饭。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参与: 北京警方宣布时代周报记者宋阳标取保候审

《参与》
《参与》 中国维权,维权新闻,canyu.org,图片新闻 
Buy Bulbs, Seeds, and Plants

Our mission is to bring you top quality flower bulbs, perennial plants and other horticultural products exclusively over the internet, at the most economical prices.
From our sponsors
北京警方宣布时代周报记者宋阳标取保候审
Aug 13th 2013, 07:30

【天网北京讯2013-08-13】今天凌晨,知情人致电中国天网人权事务中心:北京警方宣布时代周报记者宋阳标取保候审。

来电称:8月12日下午,北京警方将上周被刑事拘留的时代周报记者宋阳标变更强制措施为取保候审。据悉,宋阳标在今天夜间已经与其好友聚会。

宋阳标系时代周报记者,今年8月4日被北京警方以寻衅滋事罪刑事拘留。消息人士指,宋阳标被拘留与其策划在薄熙来【王铮曝10证人伪证薄熙来妻谷开来案】庭审期间请愿等活动有关。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参与: 河北韩友良QQ转图 公安局长召见已失踪7日

《参与》
《参与》 中国维权,维权新闻,canyu.org,图片新闻 
Eco-Friendly Mattresses

We're committed to presenting a line of sleep products that have a minimum impact on both your pocketbook and the environment. Visit us today!
From our sponsors
河北韩友良QQ转图 公安局长召见已失踪7日
Aug 13th 2013, 07:29


组图:6岁小访民冲刺天安门国旗杆

8月7日上午,韩友良在QQ的最后留言

【天网北京讯2012-08-13】今天凌晨,维权人士致电中国天网人权事务中心:警察电话韩友良去一趟,有去无返。
 
来电称:河北保定唐县民警之前曾告诉韩友良【韩友良美国大使馆外被围 警方出动怪物】,别乱发图片和信息,8月6日晚21:23:37,韩友良在QQ转发【组图:6岁小访民冲刺天安门国旗杆】系列图片,7日上午8:51:06,韩友良在QQ中告诉朋友"我去公安局一趟,局长找我。"

截至发稿为止,韩友良已失踪7天。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参与: 章立凡:中国有软实力吗——读王冲新著《差距》

《参与》
《参与》 中国维权,维权新闻,canyu.org,图片新闻 
Find SIGG's Classic Aluminum Water Bottles at MYSIGG

Reducing our carbon footprint one bottle at a time!
From our sponsors
章立凡:中国有软实力吗——读王冲新著《差距》
Aug 13th 2013, 07:52

《差距》一书的作者王冲先生将于8月13日(星期二)作客"共识在线",与王文先生一同讨论"中西之间的差距与未来",敬请各位网友关注。 
  
一片反日砸车声中,开卷读这部书稿,仿佛夏日饮冰。作者王冲先生因工作关系周游世界各国,将所见所闻娓娓道来:美国的民主、日本的国民素质、德国的效率、俄罗斯的务实、瑞典的福利、以色列的智慧……解析丝丝入扣,品之口有余甘。愿略借他几张页面,与读者谈谈我读此书引发的思绪。

  新闻记者:也是历史的记录者

  读此书稿,常有种"被撞了一下"的感觉,很多问题与作者想到一块了。他的工作是新闻,我的专业是历史,两个貌似相去甚远的行当,有此灵犀不谓无由。

  今天的新闻,明天就开始变旧,最终将变成历史学者的研究对象。从结绳记事到甲骨契刻,记者与史家原是同一工种,后来才逐渐有了分工。记者是新闻记录者和观察者,史家是旧闻编纂者和研究者。二者的工作对象虽不在同一时空,工作性质却十分相近。

  人们熟悉的一些著名记者,退休后转型为历史学者。例如老报人陶菊隐、徐铸成、萧乾诸先生,从长期记者生涯的深厚积累中提取精华,留下了不少文史著述。当今最成功的范例,是老记者杨继绳先生,其著作填补了当代史研究的重大空白。

  王冲年富力强,网上资料称其为"资深国际事务记者",其实年方三十七岁,更"资深"者肯定大有人在,难得的是他那份老成冷峻。从字里行间的思考中,我看到了另一种可贵的潜质。

  缺乏软实力:就永远是"世界工厂"

  2012年反日游行,钓鱼岛还没收回,中国人自己先打起来了。爱国愤青们砸了上千日系车,不仅同胞财产受损,日资企业的损失也得赔偿。这笔帐当局是怎么算的,我搞不明白,但赔偿肯定得由纳税人负担。难怪有句老话:有什么样的人民,就有什么样的政府;有什么样的政府,就有什么样的人民。

  中国的"世界工厂"地位,其实是一种悲哀。以中日贸易为例,利润大都流向日本,中国不过赚了点加工费。2011年日本海啸过后,今年原本有望扭转连年逆差的局面,现在是彻底没戏了。

  那么,中日关系的未来走向如何呢?作者说:"看着北京、上海的大街上的本田、丰田、日产,使用着佳能、尼康、索尼的产品,中国人实际上很难找到胜利的感觉。敢问,2009年日本产品对中国市场的占有率,比1936年是提高了还是降低了?鉴于此,有日本人说,中日不会再度开战,因为日本通过战争未能得到的利益,早已在中国得到了。"

  中国GDP已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作者却认为,中日经济差距至少有50年,因为技术差距至少50年。技术的差距,就意味着经济的差距;技术水平赶不上去,就难免处于给人"打工"的地位。中国在亚洲最大的优势在于经济,但经济上的强势并没有开花结果。这个角度的观察,我十分认同。

  强国软实力:源自思想自由

  身为记者,作者善于从别人的故事中捕捉秘密。以色列大作家阿摩

  司·奥兹讲述的两段经历,解开了犹太民族在强敌环伺下的生存玄机。

  一是奥兹发表反对政府决策的主张后,奥尔默特总理邀他到总理府喝咖啡(章注:不是"请喝茶"),激辩一个半小时,结果谁也没有说服谁。二是奥兹坐出租车被司机认出,对他说:"我读过你的书,但是我不同意你的观点。"司机滔滔不绝陈述观点,他只有听的份儿。奥兹先生告诉作者:"以色列强大的秘密就是怀疑和辩论。"

  "两个犹太人有三个脑袋。"作者说:在这个国家,每个人都在思考,个体之间的观点强烈碰撞,于是整个社会在不断修正中平稳地前行。借助发达的媒体,各种思想、见解都可以传播。

  我们常说,中华民族是个伟大的民族,但思想史上百家争鸣的时代,仅仅有过两次:一次是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到汉武帝时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另一次是清末开始的中西文化对撞时代,历经民国的新文化运动,到1949年后重新定于一尊。

  不容异见的国度,经受不起思想的自由交锋碰撞,也不会拥有真正的软实力。思想上的一元化会扼杀一个民族的创造力,这样的常识常常被有意忽视。

  国民教育:强国的"底层设计"

  前一时期热议改革的"顶层设计",我曾提出一个疑问:中国教育制度从根本上就不是为公民社会设计的,只是为大机器生产标准件,不需要独立思考。无论是官是民,都是同一教育生产线的产品。没有坚实的"底层设计",再好的"顶层设计"恐怕也是空中楼阁。

  书中以不少篇幅谈国外教育。例如,日本在明治维新时代,就实行全民义务教育;二战后政府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颁布《儿童福利法》,孤儿不问国籍,全部由政府收养,保证完成高中教育;日本的诚信教育,从家庭到学校、企业,贯穿于人的一生。作者感慨道:"一个把教育办成这样的国家,你如何去跟她竞争?"

  作者认为,国与国差距的根本在于人,人的差距根本在于教育,教育在幼儿阶段就出现的微小差别,会在未来无限放大,像手电筒的光一样,照得越远,散射越大,影响面越广。国家的强大与否、国民的幸福与否根本不在制度,而是制定制度、遵守制度的芸芸众生。人始终是一切变数中最大的要素。

  有比较才有鉴别,书中也谈及教育投入对比:2010年中国教育支出2159。9亿元,平均每人不到200元;以色列人均教育支出近10000元人民币,是中国的50倍。而中国每年维稳支出达到7000多亿,是政府教育投入的2。5倍。

  我的感慨是:维稳与教育投入的反差,昭示了制度设计上的本末倒置:底层设计越差,维护顶层稳定的成本就越高;头重脚轻的体制,难免有倾覆之虞。

  弱国无外交:强国有乎哉?

  作为国际事务记者,作者对中国对外关系有较多的观察。他谈及建政之初外交部门有一批记者出身的官员,记者的经历也大大帮助了外交事业。而今,外交越来越专业,和其他行业的交集也越来越少,外交和传媒之间的互动也欠缺了许多。他直言外交工作中有"弱国心态":"太在意别人的话,对外界的表扬心花怒放,对外界的批评心生郁闷"。

  我由此连想起胡耀邦对外交工作"授权有限"的质疑。1981年3月9日,胡在谈到外事工作改革时,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外交部培养了一批好翻译和守纪律的工作人员,但没有培养出多少合格的外交家。"

  作者详尽分析了日本在与邻国中、俄、韩的岛屿争端中步步为营、稳步推进的历程:"和中国的大度相比,日本在岛屿问题上可谓锱铢必较,这么做,有民族文化的原因,有经济上的考虑,也有政治上的因素。"作者还认为:"联俄抗美"将是中国最大的战略错误,并指出中美之间软硬实力的差距:

  除了硬实力的差距,软实力也是重要原因。美国可以携自由、民主等普世价值观横扫全球,可以用好莱坞大片吸纳各国主流人群的关注,可以用iPad等产品让大家自愿打开钱包,但中国却没有这方面的杀手锏,中国和亚洲邻国之间,缺乏超乎利益的感召力和凝聚力。

  这段话令人彻底无语。环视中国在亚洲和全世界的孤立状态,过去常说"弱国无外交",如今号称强国了,又当如何呢?

  自由民主:是资本主义的专利吗?

  作者曾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国各州采访总统大选,采访过民主党候选人爱德华兹和伊利诺伊州参议员候选人巴拉克·奥巴马,是第一位采访奥巴马的中国记者。几年后再度赴美考察,又广泛接触了包括赖斯、伍德沃德在内的政界、媒体界人士。

  作者认为:性格即命运,国民性即国家的命运。美国人的性格造就美国式民主,四年一度的总统大选,美国人的性格决定了他们的选择。读至此不免掩卷反思:中国人的国民性如何呢?我们有权选择命运吗?

  近年中国掀起了一股反普世价值的波澜,不仅反对三权分立式的民主宪政,甚至连公民社会都成了"西方陷阱"。持此论调者不是无知就是数典忘祖,1945年9月27日,毛泽东在回答路透社记者甘贝尔问时明确承诺:

  "自由民主的中国"将是这样一个国家,它的各级政府直至中央政府都由普遍、平等、无记名的选举所产生,并向选举它的人民负责。它将实现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的原则与罗斯福的四大自由。它将保证国家的独立、团结、统一及与各民主强国的合作。

  当年的中国共产党,所尊崇的是普世价值,从而赢得民心。然而,新中国成立后却走了一段弯路,走上了"一边倒"的"以俄为师"之路,直到改革开放后,才逐步走出苏式计划经济阴影,但至今尚未摆脱斯大林主义的魔咒。

  对于历史上的"苏联模式",俄罗斯领导人普京有着清醒的认识,作者引用了一句他的名言:"谁不为苏联解体而惋惜,谁就没有良心;谁想恢复过去的苏联,谁就没有头脑。"

  读之不免扼腕再三:值此"大国崛起"之际,领导者太需要这样的见识,中国不应自外于人类共同文明。

  睁眼看世界:百年中国学到什么?

  这部书稿,犹如一部21世纪版的《新大陆游记》,读后既熟悉又遗憾。

  清末最早"睁开眼睛看世界"的徐继畲、魏源、林则徐那一代人,虽以著述介绍泰西文明,毕竟没有亲历亲见;比起容闳、梁启超、孙中山等周游列国并在西方长期生活过的思想者,对世界仍嫌隔膜。

  清廷试行"新政"时,曾派大小官员赴欧美考察,涌现了一批游历者的日记、笔记和游记,视角观点见仁见智,有的见树木不见森林,有的见森林不见树木。而在宏观和微观上都有真知灼见者,无人能超越政治流亡者梁启超,难怪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政改奏折却要请朝廷通缉要犯梁启超捉刀。

  竞争,就是学习并超越强者;出国考察,要派"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人"。据说21世纪是个学习型社会,以改革的名义出国考察,成了部分官员的项目。但除了购物,浮光掠影式的考察外,可供学习的机会还很多!

  自19世纪中叶起,闭关锁国的中国开始向西方学习。先学坚船利炮等科学技术,逐渐接受了自由贸易,学习宪政制度;后来转而以俄为师专搞社会主义,孤立三十年闭门造车,最终不得不重新改革开放……。一个多世纪中,中国历史走了个大循环,诚如黑格尔所言:"从未从历史中学到任何东西。"

  一个不会学习的民族,是没有资格侈谈软实力的。我们还要再循环一百年吗?


  2012年11月29日风雨读书楼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参与: 中国网民嘲讽当局拟立法促进全民阅读

《参与》
《参与》 中国维权,维权新闻,canyu.org,图片新闻 
You Can Make a Difference

By planting ten trees and ensuring that all our clothing is produced responsibly we allow each and every customer to make a difference. Join us today!
From our sponsors
中国网民嘲讽当局拟立法促进全民阅读
Aug 13th 2013, 08:06

中国国民平均阅读水平低于世界文化强国水平。(新华社图)

中国当局推出子女必须定期探望年迈父母的法律后,又开始考虑通过立法,鼓励民众阅读。但是,这个举动引起不少网民的嘲讽。

新华社报道,《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已经列入2013年国家立法工作计划,年底前草案提交国务院法制办公室。起草工作小组已经草拟了条例初稿。

报道引述相关官员说,中国国民平均阅读水平低于世界文化强国水平,未成年人阅读状况不容乐观。

调查显示,去年年龄在18至70岁的中国人平均读了6.7本书(包括纸书和电子数),而美国读者2012年平均一年阅读15本书。

此外,官员说,国民阅读公共资源和设施不足、不均衡,阅读内容良莠不齐,需要积极引导和扶持;全民阅读工作缺乏统一规划、组织保障和经费支持。

自今年三月两会以来,《国民阅读促进条例》已经在酝酿中。但是当局的这个举动并没有得到网民的好评。

网民调侃

在新浪微博上,许多网友表达了他们的看法。

shelly雪碧:真悲哀,一个国家还要通过立法来让全民读书,这是不是件可笑的事情!

坐忘山那坡:现在的政府,有关部门脑袋里面装的啥?施政模式简单粗暴,思维僵化,敬老立法,读书立法。。。难道不吃饭,不拉屎也要立法吗?

悟疑:法律无法解决任何事情,最终只会一团糟。

hand小屋:其实根本不需要鼓励全民读书,也不需要刻意。只要社会正气抬头,一切歪门邪道被杜绝。读书,写好书的风气自然会形成。写成功学就能赚钱,读成功学就做假,读圣贤书只能在家受穷。

中国从7月1日开始实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子女冷落或忽视父母属于违法行为。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参与: “西藏流亡政府中文网被植入病毒软件”

《参与》
《参与》 中国维权,维权新闻,canyu.org,图片新闻 
You Can Make a Difference

By planting ten trees and ensuring that all our clothing is produced responsibly we allow each and every customer to make a difference. Join us today!
From our sponsors
"西藏流亡政府中文网被植入病毒软件"
Aug 13th 2013, 08:03

美国网络安全专家认为流亡印度的西藏中央政府的中文网站自2011年以来多次被同一组黑客侵入。

美国一家网络安全公司表示,流亡藏人的西藏中央政府中文网站被植入病毒软件,可以侵入访客的电脑。

卡斯珀斯基实验室(Kaspersky Lab)的研究员鲍姆加特纳(Kurt Baumgartner)告诉路透社,他建议网民在病毒消除之前暂时不要登陆该网页。

他补充说,西藏中央政府的英文网和藏语网都可以安全浏览。

鲍姆加特纳认为,同一批黑客自2011年以来就不断袭击西藏中央政府中文网,以及从事亚洲人权事务的组织的网站。

这些袭击都没有向公众披露。

鲍姆加特纳说,黑客利用Java软件的安全漏洞把病毒软件植入目标网站,而访客登陆受感染的网页时,病毒会侵入访客的电脑,为黑客窥探打开"后门"。

达赖喇嘛驻美国代表所在的纽约西藏办事处官员未就此发表评论。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参与: 台军方:林毅夫案将移交检察署核定

《参与》
《参与》 中国维权,维权新闻,canyu.org,图片新闻 
You Can Make a Difference

By planting ten trees and ensuring that all our clothing is produced responsibly we allow each and every customer to make a difference. Join us today!
From our sponsors
台军方:林毅夫案将移交检察署核定
Aug 13th 2013, 08:05

林毅夫原名林正义,曾担任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台湾国防部表示,根据立法院新近通过的《军事审判法》修订案,林毅夫投敌案和对他的通缉令将在法案由总统公告实施后5个月内移交司法机关核定。

台湾当局目前仍视林毅夫为通缉中的敌前叛逃罪犯,涉犯陆海空军刑法第24条第1项投敌罪。

出生于台湾宜兰的林毅夫原名林正义,台湾大学高材生;1979年在金门防卫司令部284师任马山连上尉连长时游到大陆,改名为林毅夫。他曾任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中国全国政协委员。

通缉

台湾军审法修订案分两个阶段实施。现役军人凌虐、不当管教等罪案在修订法案实施后立刻依《刑事诉讼法》追诉、处罚,其余涉犯《陆海空军刑法》的罪案则在法案公告实施后5个月内交由管辖的检察署依《刑事诉讼法》核定。

台湾国防部目前仍坚持军法通缉令,认定林毅夫是受通缉的在逃投敌连续犯。

林毅夫是否涉投敌罪连续犯等相关法律适用问题,将在案件移交司法机关后由未来管辖的检察署核定。

台湾立法院上周经三读修正通过《军事审判法》部分条文,现役军人非战时犯罪回归一般司法机关追诉、审理。

争议

这次修法是继1987年台湾解除戒严并同步修正《军事审判法》以来,宪政制度上的重大变革。

推动军审法修订的主要因素之一是受到社会广泛关注的陆军义务役下士洪仲丘枉死案。

洪仲丘受虐枉死案发生一个月,在军检侦办下,真相始终不明,引发社会强烈不满,25万民众走上街头,要求修改军审法,让洪案回归一般司法审理。

反对军审法修订者认为,为了恢复民众对军法体系的信任,应该检讨现行制度,而不是立刻废除军审制度,全部移交一般司法机关。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参与: 视频:在京访民抗议江西瑞昌蒋贤智副市长

《参与》
《参与》 中国维权,维权新闻,canyu.org,图片新闻 
Madesmith

Modern handmade. Stories from designers.
From our sponsors
视频:在京访民抗议江西瑞昌蒋贤智副市长
Aug 13th 2013, 06:09

今天是8月11日,在京访民戴玉珍、吴玉芬、沈立秀、韦德根、潘振娟等三十多为访民在北京南站抗议——江西瑞昌市副市长蒋贤智对教师猥亵女童案所执的态度很不满。他们下一步可能会通过其他是渠道或者联合签名要求蒋贤志公开个人财产。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参与: 曼 德:基督教宪政自成宪政一派

《参与》
《参与》 中国维权,维权新闻,canyu.org,图片新闻 
Madesmith

Modern handmade. Stories from designers.
From our sponsors
曼 德:基督教宪政自成宪政一派
Aug 13th 2013, 06:13

陈子明先生最近在《宪政三派联合维宪》一文中根据6月26日发布的《公民宪政共识》联署宣言,指出目前主张宪政的学派可以分为三派:自由民主宪政、社会主义宪政和儒家宪政。并指出后二者中社会主义宪政的代表有蔡霞、韩大元、李林、王长江等,儒家宪政的代表有秋风、杜钢建、蒋庆、康晓光、陈明等。而更早时候,谌洪果先生在其《中国当下的宪政思潮:目标及路径之争》一文中将宪政思潮分为7派:社会主义宪政派、自由启蒙宪政派、儒家宪政派、民国宪政派、国家主义宪政派、反宪政派、公民宪政派。

无论怎样的分法,都没有把基督教宪政作为一派写进来。也许陈子明先生、谌洪果先生都把基督教宪政一派归到自由民主宪政派里,没有单列。但既然儒家宪政强调其宪政理论的文化、价值观及宗教背景,运用儒家的学术体系、话语系统、核心范畴来诠释和塑造中国宪政理论,那么原本在广义的自由民主宪政派中的基督教宪政也可以用基督教特有的话语和范畴来诠释和塑造中国宪政理论。这也是在自由民主宪政派内的一次细分,这种细分既说明基督教宪政仍然属于自由民主宪政派,也说明由于与儒家宪政类似的原因,可以将特色凸显出来。

基督教宪政的话题,近年来最早是由已故经济学家、基督徒杨小凯先生在《基督教与宪政》(注1)里提出来的,他指出基督教提供给宪政超验之维,如君王对上帝终极审判的惧怕;提供了宪政根基:人的权利与尊严——爱、爱你的仇敌、来自十诫的私有财产制度、自由选择的权利(Free agency)等等。他直接指出:"基督教,特别是基督新教,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支持像哈耶克说的'不断扩张的社会秩序和公正' 的东西"。正式提出"基督教宪政"概念的,是陈永苗先生(不过此君在最近的宪政讨论中应该归于谌洪果所分的民国宪政派),他在《愚公移山的读经运动和基督教宪政》(注2)一文中指出: 基督教将个人置于上帝之下,极大了提升人的主体地位;基督教的精神权力对世俗权力的约束,后来形成约束政府的观念;人是需要一个高于人的神,否则,任何制度、礼仪都在表面,无法到达内心。他并说:"我相信能够结束中国治乱循环,走向长治久安的,只有'基督教宪政',这也是杨小凯《基督教与宪政》结尾的主旨"。

从1990年代以来,基督教与宪政的讨论不断加温,诸如"神学自由主义"(注3)、"基督教圣约与宪政主义"(注4)、 "中国更需要宗教改革"(注5)"大国崛起的基督教根源"(注6)"宪政转型的中道模式"(注7
)等基督教宪政命题引起知识界的关注和热议,普世社会科学网(注8)、公法评论网(注9)、圣山网(注10)、中国改革宗神学网(注11)等等充斥着基督教与宪政的论文和概念。而今我们重提基督教宪政概念,一是要学界重视基督教宪政一派的事实存在和更有发展前景的未来;二是与儒家宪政一样,强调宪政的文化背景利于更深刻地理解和支持宪政要义,并使宪政更容易落地生根,也有必要在民族主义开始浸染宪政理论的历史关口,普世性、无民族性的基督教宪政可以矫正其方向;三是让学界更清晰地了解西方宪政史的基督教背景,也使中国日益增多的基督徒更有行使"管理治理"(注12)"文化使命"(注13)的异象和理论依据。

基督教宪政之所以能成立,首先在于基督教的信仰原则和教义恰恰切合宪政主义的诸多理念,其次,西方宪政史的历程无不与基督教有紧密的联系,最后,当下中国的种种形势,也最有必要树立基督教宪政的旗帜。

美国著名法学界伯尔曼指出:"自由民主主义乃是西方历史上头一个伟大的世俗宗教——是与传统基督教相分离,同时又吸收了传统基督教的神圣观念和它的一些主要价值的第一个思想体系"(注14)。到底哪些观念和价值成为自由民主宪政主义的理论来源呢? 首先,基督教中的"顺从神,不顺从人,是应当的。"(使徒行传5:29))使政治权力在信仰自由前受限,并且限制了君王神圣化的绝对权力;其次,基督教对人性有罪的判断和人的权利具有上帝赋予的神圣性的观念,成为宪政主义中的法治、分权制衡和尊重人权的理论根基,三权分立的理念直接就来源于圣经;再次,《圣经》(新旧约)全书中的盟约神学,成为宪政主义中社会契约论、代议制等的神学根基;最后,马丁路德"因信称义"和约翰加尔文的预定论观念,为确立现代宪政制度中的个人主义和政教分离原则,奠定了基石。

自基督教一出现(耶稣的复活、《新约》的完成、教会在罗马帝国的传播等),就开始了对集神权和政权于一体的绝对专制权力的解构、颠覆过程,破除政权的宗教神圣性,使宗教权威与政治权威分离并相互制衡,这是人类迈向宪政的第一步。耶稣说:"该撒的物当归给该撒、神的物当归给神"(马太福音22:21),如此就剥离了政权的宗教权威性,限制了君王成为天子、成为神的可能性。"顺从神而不顺从人"的原则,导致西方宪政历史上教权对政权的分离与制衡、个人的信仰权利高于对政权的顺服,基督教使西方避免了东方的绝对专制主义——地上的君王即神、即天子、即宇宙之神。

宪政之符合人类社会在于其对人性的正确理解了,就此而论,没有一个宗教信仰如基督教一样对人性的把握如此精准。一方面,基督教认为人性由于原罪而全然败坏(罗马书3:10-12:就如经上所记:没有义人、连一个也没有。没有明白的、没有寻求神的。都是偏离正路、一同变为无用。没有行善的、连一个也没有),人除了耶稣基督的拯救外自己不能拯救自己(使徒行传 4:12:除他以外,别无拯救,因为在天下人间,没有赐下别的名我们可以靠着得救。),这与"人之初,性本善""我欲仁,斯仁至也"的儒家观念决然不同。另一方面,基督教又认为每个人都是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和样式所创造的(创世纪1:26:神说,我们要照着我们的形象,按着我们的样式造人),如此就赋予人权以神圣根源,这是"天赋人权"的真正来源,也是美国独立宣言"人人被造而平等"(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的依据。只有当人权被信仰而非仅仅是知识时,只有当人权有神权的保障而非仅仅是法律条文时,人权才能成为被政权尊重的宪政社会的基石。

政权的分权和权力制衡是宪政的应有之义,之所以要制衡,是基于人不是神、人性全然败坏的人性判断之上。而最早明确提出权力划分的,是在《圣经》 以赛亚书33:22:"因为耶和华是审判我们的(司法),耶和华是给我们是律法的(立法),耶和华是我们的王(行政)"。可见,在神这三权是统一的,但人不是神,所以人类社会政治体中,这三个权力必须分离。也就是,那些将三个权力垄断独裁的政权,都是自命为神的。

《圣经》是神与人立约之书,基督教盟约神学深刻地影响了英美等现代民主国家的契约理念、法治精神、君主立宪、权力制衡和代议制等(注15)。不少人慨叹宪政距离中国为何如此遥远,殊不知盟约神学及基督教的阙如,是非常关键的原因。圣经撒母耳记下5:3:"于是以色列的长老都来到希伯伦见大卫王,大卫在希伯伦耶和华面前与他们立约,他们就膏大卫做以色列的王"。以色列的长老是以色列人 民的代表,大卫必须在神面前先跟他们立约,在经他们的膏立和授权才能作王。此政治盟约由上帝、全体人民和政治领袖这三方组成,领袖通过向上帝和人民立约来领受治理政府这一神圣的使命,人民则通过向上帝和领袖立约来承诺顺服领袖并遵守治理的法律。这是盟约精神对宪政影响的雏形。而后来的英美宪政,表面上的世俗化并没有丢失其宪政的超验之维,这从美国总统手按圣经就职宣誓就可看出。

而剥离盟约神学后的卢梭式社会契约论者的致命缺陷是,它无法解决立约共同体的终极根据和目标,于是,当旧有的契约被革命后,新的社会契约难以建立起来。由于这种神圣超越性的缺乏,革命建立的共同体难免陷入混乱之中。以卢梭思想为旗帜的法国大革命,陷入混乱和暴政当中,最有力地说明了人的契约必须要以神的盟约为背景和基石。

基督教(Protestant)从天主教中分离出来,跟马丁路德和约翰加尔文很有关系。二人的神学思想,对现代西方宪政也起到了奠基作用。马丁路德根据罗马书1:17:因为神的义、正在这福音上显明出来。这义是本于信、以致于信。如经上所记、"义人必因信得生。" 反对天主教的因行为、因教廷称义的人本思想,提出"因信称义"。使个人单单因信心,而非其他的一切种族、贫富、善功、教会、教皇、国王等人为因素而称义得救,使孤立的个人直接面对上帝,扫除了中间的一切阻碍,""天地之间,上帝为尊;上帝之下,个人为尊""(注16),大大提升了人的平等、自由、权利意识,真正在西方历史上确立了现代个人主义。

加尔文的预定论告诉人们:人的得救完全在于创世之先神在耶稣基督里的拣选与预定,与人的一切毫无关系。预定论在神的拣选问题上斩钉截铁的果断回答,将上帝的主权发挥到应有的极致, 将人的败坏与无能也发挥到极致,更将以人为本的一切宗教、哲学和文化全面地摧垮了(以弗所书2:8,9:你们得救是本乎恩,也因着信。这并不是出于自己,乃是神所赐的;也不是出于行为,免得有人自夸)。 由于人的得救只仅仅在于神权,所以预定论把教权的神圣光环彻底消除,同时也 把历代政权的神圣光环彻底消除。预定论彻底打掉了世俗政权、皇帝、领袖、政党的权威,那些把政权赋予神圣意义,甚至政权假冒上帝的代言人,都是巫术政治的表现。预定论将政治领域冒充神的一切巫术行为彻底驱除了。这就是韦伯所说的"除魅"(注17)。瑞士联邦、荷兰、英国等加尔文思想影响所到之地,民主宪政、政治现代化随之开始。

以上论述的是基督教的信仰原则和教义对宪政主义的深刻影响,至于西方宪政历史,也无不与基督教有紧密的联系。就是儒家宪政主义的两个代表人物,对基督教影响西方宪政历史也万分肯定。清华大学唐文明在《儒教、宪政与中国》
一文中指出:"从西方宪政的理论主张和历史经验来看,我们明显地看到,无论是公民权利,还是社会权利,都与基督教的文化背景有密切关系——笼统地说,前者更多地与新教的精神有关,后者则更多地与天主教的精神有关"。而儒家宪政的旗手秋风先生在《托克维尔论宗教与立宪之关系》中指出:"美国似乎是幸运的,托克维尔告诉我们,美国的宗教为美国人提供了有利于维护民主共和制的信念"。

对于西方的宪政历史,中国知识界一般都是从古希腊城邦民主开始谈起,实际那只是昙花一现,真正塑造西方宪法和法律历史的,是从后来把基督教定为国教的罗马帝国开始的。正如伯尔曼在《基督教对西方法律发展的影响》一文中指出的:"回顾我们自身的(西方的)历史,法律的宗教性首先表现为基督教会在其发展的各个阶段(在最近两百年里,渐渐地依靠由基督教派生出来的世俗宗教)成功地使法律制度适应于人类的需要"。在古代犹太人社会,《旧约》中上帝给摩西颁发的十诫是所有法律的渊源,有了上帝的神圣性,就具有了永恒的正义和最合理的渊源。而没有类似的神圣来源,法律最终会沦为实证主义、专制主义的工具。自然法是自然而然的,是没有渊源也经不起理性的推敲的,唯有上帝成为法律的渊源时,才能解决自然法的来源问题。

当基督教成为罗马国教时,"基督教皇帝把修订法律以使'人性升华'看作是他的作为基督徒的职责","并且进行了各种改革,特别是有关家庭法、奴隶制、对穷人和受压迫者的保护,以及教会财产和教士权利等方面""所以说,最先让西方人懂得现代法律制度是怎么回事的,正是教会"(注17)。

随着整个欧洲的基督化,基督教里面的爱、平等、自由、人权、契约精神、法治精神也开始影响整个欧洲。尤其是在中世纪,基督教会的教会政治和教会法有力地影响了世俗政治与法律。张殿清在《中古基督教选举的宪政意蕴》一文中指出:"西方近代选举的出现不是一朝一夕的产物,是民众选举意识常年积累的结果。这其中教会选举功不可没"。基督教会对主教、教皇、长老等的"千年选举实践为选举理论和制度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选举由朦胧的民主意识,过渡到明确的选举观念,最终提炼出代表制、多数同意等指导性很强的选举理论,让选举有"理"可依。理论一旦形成,就会转化为规范教众行为、语言和心理的一种强大力量,潜移默化地影响教会选举制度的演进。。。。。。这些理论和制度无不闪烁着宪政的光芒"。而丛日云《在上帝与恺撒之间——基督教二元政治观与近代自由主义》一书中集中阐明了中世纪教会有力地限制了欧洲的王权,教权和政权、教皇和皇帝、天国和王土的制衡和斗争,避免了欧洲陷入绝对专制主义,孕育了近代宪政主义。

1517年,马丁路德吹响宗教改革的号角,宪政民主国家也随之纷纷确立。16世纪的日内瓦城邦是瑞士众多城邦之一,由于改教家约翰加尔文在此牧养教会,遂不仅改变了日内瓦政治,也使日内瓦成为欧洲改教运动乃至宪政主义的策源的。英国神学家、牛津大学威克理夫学院院长Alister McGrath 在其名著《加尔文传—现代西方文化的塑造者》中指出:宗教改革时期日内瓦成为欧洲、北美甚至整个世界改教和社会运动的中心,成为颠覆专制、更新秩序、输出革命的策源地,"就革命意识而言,日内瓦可以和莫斯科相提并论" (注18)。当时的日内瓦大学的毕业生接受了宗教改革思想的洗礼,分配到欧洲各地,最终引发荷兰、苏格兰、英格兰以及北美的宗教和政治革命。

近代史上第一个荷兰共和国,实际上是荷兰新教徒反抗西班牙天主教专制的产物,催生共和国的主要动力来自新教徒信仰自由的呼吁。1568年,荷兰人在新教领袖沉默者威廉(William the Silent)领导下起义反抗西班牙政教合一的专制,经过40多年浴血奋战,1609年荷兰共和国成立。

人们将英国宪政的最早起源归为贵族与国王缔约的1215年的《大宪章》,但贵族阶层实际上跟神职人员联手应对国王的,各级主教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如坎特伯雷大主教斯蒂芬 兰顿)(注19)。教权与政权的抗衡为英国宪政革命铺下道路。而后者在西方一直被称为是The Puritan Revolution,即清教徒革命,这是清教徒为主体的各教派信徒,反抗英国国王为元首的国教及其绝对专制的革命行动。1688年,革命到最后清教徒们居然保留了君主制,因为在他们看来,君主制的瓦解不是主要的,政教分离、君主受宪法制约、君主本人的信仰状况和宗教宽容才是最为重要的。中国人把英国宪政革命误读为人民一心想消灭君主制,非也,英国清教徒们只想保障信仰、财产的自由,只要君主受宪法制约、君主是新教徒,那么作为国家政治元首也是可以的。

由于日不落帝国地域广阔、英联邦国家覆盖全球,所以由清教徒革命奠定的君主立宪、政教分立、多党议会、三权分立等等宪政模式和很快席卷全球,并且直接影响了美国的独立及其宪政民主的确立。1620年为反抗宗教压迫而逃往北美的清教徒,在大洋彼岸建立了自己的家园。1776年,缔造了一个目前再没有比它更完美的宪法的美利坚合众国。

作为美国宪法之母的《五月花号公约》是基督徒的杰作。《五月花号公约》将约的神圣性奠定在上帝的超越性上。此公约要求公共机构的产生必须立于盟约精神,亦即,社会里的公民有自由结合、自我治理的权利,并可以通过制定对大家都有利的法律来管理自己,而政府是基于被管理者的同意而成立的。众所周知,清教徒基于信仰,将基督教的价值观深深地打在美国的宪政建构上,正如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所说的,"在美国,宗教的影响并不局限于民情,而是扩展到人的智识(intelligence)。在英裔美国人中,有些人是因为对某个基督教信条本身的信仰而尊奉之,有些人却是因为害怕别人怀疑他们无信仰而尊奉之。因而,在普遍同意之下,基督教毫无阻碍地统治着。""清教不只是一种宗教教义,它在很多问题上与最为绝对的民主与共和理论是一致的","固然是一种宗教教义,更是一种政治学说"。

日内瓦、荷兰、英国、美国的宪政历程是人类宪政的起源,无不与基督教价值观有深刻的联系。尽管后来非欧美国家也纷纷立宪,走向民主自由,但最初的宪政国家,却是在北欧和北美,也单单在基督教文化地区,这是无法否认的事实。象儒家宪政派也指出台湾、日本、新加坡等并非基督教文化为主流,反而是些东方的宗教占主流。其实这些后发展国家是直接拷贝、嫁接政治层面上的宪政制度,直接享受基督教文明的结果的,他们在嫁接过程中有很多的阵痛。而我们要追问的是最初的宪政制度从哪些国家而来,促成当时国家的宪政的文化背景是什么?溯本清源才能做好最好的铺垫、把握了原初性才有利于不走偏路。在此意义上,基督教宪政是当今中国宪政主义中的原教旨主义。

除了从基督教教义与宪政主义的关系、基督教与西方宪政史的关系的了解中,得出基督教宪政的存在根据和历史佐证外,当下中国的种种形势,也呼唤基督教宪政浮出水面。首先是当下已经接近一亿的基督徒及其信仰活动,构成了基督教宪政的最基层土壤。尤其是中国家庭教会,很有当年英国清教徒运动的特点(注20),他们在追求信仰自由和建立教会的过程中,无疑推动了选举、契约、集会自由、出版自由、政教分离等于宪政密切相关的主题,他们的不断发展和传播,构成了建构基督教宪政主义和推动中国宪政实现的动力军。相比之下,儒家宪政最近几年才开始进行培训班、夏令营等零星活动,当代儒生们无法与民众联接,就是再过20年,也无法跟组织严密、敬拜仪式持续周全的基督教相比。如今基督教在中国的壮大,跟清末民初、五四时代有了天壤之别,谁再发起一场"非基督教运动",谁就注定会成为国际笑料。

其次,基督教作为最为强调普世性的信仰(罗马书1:14-15无论是希腊人、化外人、聪明人、愚拙人、我都欠他们的债。所以情愿尽我的力量、将福音也传给你们在罗马的人),有利于抵制宪政诸流派中的民族主义倾向。基督教是"因信称义",即获得救恩的唯一一个主观要件就是"信",而其他的民族、种族、国家等都不构成障碍。地球村里都是弟兄姐妹,毫无排斥和歧视。基督徒更爱天国及普世性的教会,对盲目排外是最不能接受的。而秋风在《儒家宪政民生主义》中说:"中国人必须回到儒家。这是无可逃避的命运。如果不回到儒家,中国就没有自我,因为中国没有灵魂。中国也不会具有主体性,这种主体性必以精神的自主为根本。这灵魂就是儒家。"如此的断言,等于中国要自绝于世界文明、尤其是基督教文明,如此发展下去,宪政主义非成为民粹主义不可了。

最后,目前反宪政逆流极端嚣张,多篇文章纷沓而来,在它们的立论中,原教旨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他们最主要的立论依据。"新左派""毛左"们当然也是反宪政逆流中的主角。如果说极端民族主义的"毛左"们是反宪政派中的原教旨的话,那么在宪政诸派中,基督教宪政无疑是宪政主义的原教旨主义,也因此是应对极端"毛左"们的真正理论武器。义和团、红卫兵仇视和抵制一切西方文明,对基督教最甚,因为他们知道基督教是西方文明的根本,是他们的天敌。经过基督教文明洗礼的中国人,很难再有民族主义的激情、也丧失了批判西方文明的能力,真正的基督徒就意味着"亲西方"、拥抱"普世价值"而非中国特色。也只有基督教宪政理论,才因为具有深厚的信仰根基和鲜明的立场,才能真正应对各种反宪政逆流的侵袭。

总之,既然有儒家宪政一派,那么有基督教宪政一派,也是合情合理的。本文只是首篇概论基督教宪政的文章,提出的很多问题都没有展开论述,希望能在后续文章中能有更加清晰有力地阐述。本文也是"抛砖引玉"之作,希望更多对基督教宪政有负担、有感动的仁人志士,加入到此宪政一派当中。集思广益、大胆言说,使作为宪政一派的基督教宪政富有生机与活力,为中国之宪政转型作出该做的贡献。

作者:曼德 曾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现居美国,任华人教会牧者。曾任圣山网主编,著有多部著作及文章。

附注:

注1:杨小凯《基督教与宪政》见 爱思想网站 http://www.aisixiang.com
注2:陈永苗《愚公移山的读经运动和基督教宪政》 见信仰之门 www.godoor.net
注3:任不寐 《90年代的精神出路:神学自由主义》
注4:王怡 《圣约与宪政主义》《政治神学的可能性:基督教与自由主义》
注5:曼德 《中国需要的不是文艺复兴而是宗教改革精神——兼与刘军宁先生、秋风先生商榷》 见中国宗教学术网
注6:曼德 《大国崛起的真正根源》 见《中国社会导刊》2007年第05Z期 |
注7:范亚峰 《宪政转型的中道模式》 见公法评论网
注8: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http://www.pacilution.com/
注9 :公法评论网http://www.gongfa.com/
注10:圣山网http://www.shengshan.org/
注11:中国改革宗神学网http://www. chinareformation.com/
注12: "管理治理":基督徒的管家职责,见圣经 创世记1:28:神就赐福给他们、又对他们说、要生养众多、遍满地面、治理这地。也要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和地上各样行动的活物。
注13"文化使命"The Culture Mandate:加尔文神学中基督徒区别于福音使命的改造世界的人生使命
注14 伯尔曼 《基督教对西方法律发展的影响》一文,见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注15 见曼德 《民主宪政与基督教盟约神学》 见 影响力中国网
注16曼德 《中国需要的不是文艺复兴而是宗教改革精神》 见中国宗教学术网
注17 见马克思 韦伯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注18 《加尔文传—现代西方文化的塑造者》第2页、第178页,英国Alister McGrath 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注19 顾肃 《基督教与西方民主政治发展》文
注20 曼德 《家庭教会:中国的清教徒运动 文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