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中国官媒一改在"阿拉伯之春"时消音作法,持续报道埃及变局;还连发"维稳论"、"民主陷阱论"等,评论人士认为,中国当局从来都对其他国家变革之乱窃喜,以为专制统治找到"护身符"。
(德国之声中文网)埃及政局不断演变,七月初埃及民选总统穆尔西被军队逮捕,其后军方对穆斯林兄弟会300名成员发出通缉令。埃及最高法院院长曼苏尔在就任时发布短暂演说,承诺将保护共和国体制,保护埃及人民的利益。其后反对和支持穆尔西的埃及民众分别举行大规模示威游行并爆发了激烈冲突。8月14日开始,埃及军方对聚集在开罗的示威者实施清场行动,目前已逾千人死亡和数千人受伤。
2011年1月25日开始,埃及爆发一系列的大规模街头运动和反政府示威,此次大规模示威活动是在突尼斯"茉莉花革命"后的数周开始进行,成为2010年至2011年"阿拉伯之春"的重要部分,其主要诉求为要求当时的总统穆巴拉克下台、军队结束戒严、终止紧急状态法及组成民选政府等。2011年2月11日,副总统奥马尔苏莱曼透过国家电视台宣布,穆巴拉克辞去总统职务并将权力移交给埃及武装部队最高委员会。2012年6月2日,代表穆斯林兄弟会的"自由与正义党主席"穆尔西以51.7%得票率的微弱优势当选埃及首位民选总统。在此期间,中国官媒对于这场"阿拉伯之春"的报道相当有限。
埃及变局伊始,中国官媒即不断发出抨击"西式民主"和"变革"的文章:7月4日,官媒新华网发表评论文章"埃及局势动荡挖了'西方民主'墙角",指"埃及是西方民主输出的一个精品力作,穆尔西当选是"阿拉伯之春"后的埃及民选总统,但民主输出有可能诊错脉、开错药"闹出人命",并以此为由肯定习近平提出的"鞋子合脚论";同一天的《环球时报》评论则指埃及的混乱局面使"阿拉伯之春"变成"阿拉伯噩梦";《人民日报》海外版评论更显直白:"实现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国家安全等重大任务,远比'一人一票'的西方民主重要得多"。军方清场后,官媒评论更是直接抛出"维稳论":8月19日,《人民日报》发表署名"钟声"的文章"稳定,埃及唯一正确的选择";8月20日该报再次评论道"发展中国家应警惕'民主陷阱'";《环球时报》在8月19日发表 "理解埃及式'民主悲剧'的政治密码"。
"中共把国家变成大监狱,这样的稳定正是人们要抛弃的"
香港《开放》杂志主编金钟向德国之声表示,所有针对个体生命的杀戮行为都应该受到谴责。在这个基本价值之框架下审视中国官媒对埃及变局的评论,看不到对人的生命的尊重,而是忽略很多复杂背景后,进行"兴灾乐祸式"报道和评论,这其实是为自己的专制统治开脱和寻找佐证,同时以此警告中国民众不要试图进行民主变革。
金钟也指很多国家在追求和实现民主的过程中,甚至在实现后,都可能付出一定的代价,但所有这一切都不能把这些账算到"民主制度"上,民众的自主选择与专制国家执政者的独裁相比有着质的不同:"民主的争取和实现的过程中,有的时候都要付出一定的代价,这是民主、自由的代价。当然在一个独裁的国家,比如现在中共统治和毛泽东时代的统治下,看似很平静;甚至现在民主国家都看似比不下中共维稳下的安定,但是独裁国家把人的自由、权利全部剥夺了,中共把国家变成了一个大的'监狱','监狱'里没人敢捣乱,这样的稳定正是人们要反对要抛弃的一种状态。"
"只要变革出现问题,就会说'还是稳定好'"
中国知名政论人士陈子明也在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表示,埃及和中国在很多方面不具可比性,包括文化、宗教、政治格局等。但中国当局习惯对发生在阿拉伯世界和西非等的暴力事件做出有利自己的解读。但他认为当中国官媒高调谴责埃及军方作法的时候,他们首先应该先谴责自己在"六四"中及其他事件中的"暴力镇压"作法:"他们在'六四'时做得比埃及要厉害。"
陈子明也与金钟看法相近,认为中共当局这些评论后的潜台词就是"哪儿都不要有变革,如果出现变革的话,越不好我们就越高兴":"其实'不变革'就会好的论点,埃及当地老百姓也不一定会同意, 我们做为观察者也看不到。很多专制独裁国家,实际上不光经济状况很糟糕,人权被剥夺的情况会愈演愈烈,任何一种变革都会出现摩擦,就象英国的'光荣革命'、法国大革命在建设民主的过程中都出现过令人遗憾的事情,都出现过死人的现象,所以埃及不能成为他们的护身符,他们就是要反对一切变革,只要有变革出现问题,他们就变说'还是稳定好'。"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