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把审薄和当年审判四人帮相提并论,甚至得出结论,此次审判比那次审判在法制和司法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事实是这样吗?
当年审判四人帮,党心民意存在最大共识,那样的审判具有雄厚的道义基础,十分难得地彰显了一次公平正义,也表明法治和司法开始走向文明。没有人觉得那样的审判是儿戏,是闹剧,也很少有质疑并嘲弄为假戏真做。审判把执行极左路线的代表人物绳之以法,大快人心,社会正能量得到了空前释放。在那之后不久,连两劳释放人员也成了开辟市场经济的探路者,官员和技术人员纷纷下海,在体制内外人们的打拼下,经济频临崩溃的中国终于恢复了勃勃生机,创造了一个共和国建立以来少有的人心舒畅的八十年代。比照那次审判,审薄能达到这样鼓舞民气的效果吗?答案显然是悲观的。原因很简单:
首先,薄熙来在重庆执政三年犹如四人帮控制全国十年,他实行的一套让文革回潮的极左路线引起极大的争议。持续不断的唱红打黑,把重庆再次拖入疯狂的年代,唱红耗费了多少财力物力?打黑制造了多少冤假错案,多少无辜被迫害致死?重庆人无可奈何,可是全国人民最担心的是重庆模式大面积的复制将带来怎样的灾难。但是,这一点在审薄中完全被抹掉。而薄熙来最大的罪恶就是在政治上开倒车。他执政重庆给重庆造成的浩劫,仅次于四人帮的为祸全国。这个严重罪行追究了吗?开审前就定了调子,划定了框框,只控诉他的受贿、贪污、滥用职权罪。这与事实,也与人民群众的期望相去甚远。人们看不到审薄会带来社会进步,也就和当局没有什么共识,甘当围观者是普遍心态。虽然采用了微博及时公布审判过程,这在法制司法文明持续倒退的年代给人一点新鲜感以外,还有什么呢?为什么不能全程直播?害怕什么呢?没有共识的审判只能是在缺乏民意的基础上的自编自导自演,你审你的,我看我的。网传这是一部由《三国》演成《红楼梦》,再演成《金瓶梅》,倒是恰如其分的点评。
其次,西南王东窗事发,人们希望借此机会揭开薄熙来这个贪腐标本的庐山真面目,可是,漫长的审查和马拉松的审判之后,却疑点多多。最大一个疑点就是,被毒死的英国人尼尔伍德敲诈薄家一千多万英镑中介费,这笔中介费涉及的肮脏的交易的金额必定是个天文数字。可是这是个什么交易?是公开的私下的,商业的还是军事的外交的,也完全没有交代。区区两千多万只两三笔鸡毛蒜皮的受贿贪污以外的惊天案情统统被遮蔽了。
最后,让人不解的是在当局打压公布现有官员财产的呼声情况下,对犯事官员的财产也不愿意公开?薄家究竟有多少财产?有没有海外账户?除了法国那座别墅,还有多少房产?抄没了多少现金和贵重物品?这方面的情况一概付之阙如。连皇权社会对犯事大臣都有抄没清单公布,小说《红楼梦》锦衣军查抄宁国府一回就有生动的描绘。薄熙来作为红二代,为官多年,既然贪腐,必有浩大财富。谷的娘家也非同小可,薄谷以及瓜瓜这一家三口家产几何,始终没有交代,这是遗忘还是故意隐瞒成了一个谜。
倘若薄熙来的贪腐罪行仅仅就是公诉人说的那些,那他就算不上一个贪腐标本,除了职位,他就不是一只大老虎。他在近年来被处置的众多腐败分子中可谓最不起眼的一个。如再把他职位和他翻供的因素也考虑进去,那他几乎就是一位比较清廉的官员了。用贪腐定他的罪显然不大靠谱。
眼看,薄案定下刑期后,这个陨落的政治明星就被打发了,如同前面落马的陈希同和陈良宇,会随着时间推移,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渐渐被人们遗忘。这三个政治局委员分别在一个时期从最高处猛地摔下来,除了成为一时百姓的谈资,中外媒体聚焦的焦点以外,对反腐败斗争有什么实质性地推动呢?官员财产仍不公开,就足以让官员一直怀抱侥幸之心,始终不放弃作奸犯科的恶念:不犯事就继续贪腐,贪足了,就鞋底抹油走人,到每逢作报告都要痛斥一番的美国和西方去。一旦东窗事发,就只能怪运气不好。他们会更加不信马列信鬼神,见菩萨就拜,时刻默祷上天和各路神仙保佑,给寺庙带去更多的香火钱。那些终于全身而退的贪腐分子则会自我陶醉,夸耀自己智慧和手段过人,嘲笑陈希同、陈良宇、薄熙来的浅薄、幼稚以及糟糕的八字和星座。
看来,这个世界,只有比"二陈一薄"还工于心计,还巧于周旋,还善于使坏、更黑的"两面人"才能确保做了坏事还能善终。这诱导更多的官员走向罪恶的深渊。难道鸡国就是这样,只能这样——在官场烂透了后,一步步走向沉沦、走向毁灭?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